第一卷 第335章 秘密立儲 文 / 塞外流雲
聽聞康熙以人口瓶頸質疑分封,胤禎從容的回道:「皇阿瑪人丁稅的取消,高產作物的推廣,將極大的促使人口增長.大清人口基數在一億左右,朝廷若是鼓勵生育,數年內就能翻一番,當前,在海外需要做的就是四處插旗、立碑、分封,以宣示主權,人口跟上來之後,再慢慢發展。」
康熙聽的不覺微微頜首,這話倒也有理,朝廷若是鼓勵生育,不出十年,人口就能翻一番,有一億子民散佈各大洲的封國,足以使各封國獲得長足的發展,不過,掌握了政治、財政、軍事、人事大權的封國,對大清又有何益處?強大起來的封國會否危及到大清?這些問題,老十四考慮過嗎?
瞥了一眼神情泰然的胤禎,康熙緩緩說道:「雖說分封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有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但散佈各大洲的封國,距離大清萬里之遙,朝廷根本無力控制,此等義務亦形同虛設,對大清有何益處?花費諾大的精力扶持封國,不會僅僅只是為了那點貢賦吧?」
「回皇阿瑪,各大洲的封國,首先在名義上是大清的國土,這是大義名分。」胤禎緩緩解說道:「其次,各封國所在地皆是未開化之地,封國在發展的同時,必然要同化當地的土著,這為朝廷日後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三,各封國的存在,亦可做為朝廷日後進駐各大洲的跳板或者是橋頭堡。其四,能夠分封,自然也能夠撤封!二、三十年後,朝廷一道諭旨,不允許世襲封地,便可將封國盡數收歸朝廷。
最後,正所謂各領風騷數十年·新興的海上強國,必然要展開新一論的重新瓜分海外領地的風潮,那也是收回封國的絕佳機會。」
康熙聽的暗暗讚歎,這老十四·還未封就開始算計如何撤封了,不過,他仍是追問道:「各封國若是出現三藩那樣尾大不掉之勢,又如何應對?另則,宗室皆分封到海外,不慮動搖大清的根本?」
「皇阿瑪,各封國受人口限制·其發展速度根本及不上大清本土,各諸侯中真若出現不世之才,各大洲亦有的是讓其大展拳腳之地,豈會背負罵名,冒著巨險與大清本土翻臉?」胤禎毫不在意的道:「分封,不一定把所有宗室都封出去,勳貴大臣皆可封,漢蒙回藏亦可封·一切皆以不動搖根本為前提.」
聽到這裡,康熙不在發問,卻是感覺口乾舌燥·伸手索茶,才發現茶早已涼了,胤禎見狀,忙起身走到門外,輕喝道:「來人侍侯,繼茶。」
李德全一聽,便知道雨過天晴了,忙連聲應著,小跑著進屋侍侯,撤換茶杯·才發現杯早空了,膽怯的窺了康熙一眼,卻見他一副出神的模樣,忙躡手躡腳的換上一杯茶,趕緊的開溜。
康熙仍是兀自出神,海外分封·他原本以為是老十四拉攏皇族宗親、勳貴大臣,為立太子聚集人心,未想到這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一篇大文章,居然是老十四為稱霸幾大洲埋下的暗子,而且這法子可行性極大。僅是這份氣魄和眼光,已是把所有的皇子都比了下去,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
既是如此,這海外分封必須支持,一旦成功,大清不僅是天下的霸主,還可能是天下共主!橫跨幾大洲的大清帝國,就在自己手中創立,僅是想想,康熙便有些眩暈,這是之前他根本就不敢想像的霸業,成吉思汗算什麼?蒙元帝國又算什麼?根本就不能與大清帝國相提並論!
神遊了半晌,康熙回過神來,開始腳踏實地的靜心細想,即便要海外分封,亦要先舀下澳洲,而要取澳洲,必先下南洋,雖然已經攻克了馬尼拉,可還要攻克噶羅巴,而噶羅巴的荷蘭人會如西班牙人一般,被輕鬆打敗嗎?
再有,剛剛老十四也說了,攻擊他國宣示主權的海外領地,會挑起國家之間的戰端,這攻佔噶羅巴,難道就不怕荷蘭對大清宣戰?同時與西班牙、荷蘭兩大海上強國宣戰,海軍能應付的下來嗎?另外,英國會不會乘火打劫,也對大清宣戰?
想到這裡,康熙眉頭不由微皺,瞅了眼胤禎,卻未立即發問,而是慢條斯裡的呷了口茶,才緩緩說道:「對於奪取南洋,你是何計劃?可曾考慮到荷蘭、英國、西班牙三國同時與大清開戰的可能?」
見康熙閉口不提海外分封,卻是話題一轉,問到奪取南洋的事情上面來了,胤禎不由驚疑不定,難道康熙不贊成海外分封?還是看穿了南洋艦隊的企圖?快速的整理了一下思路,他便從容回道:「回皇阿瑪,奪取南洋,勢在必行,即便是為此與英、荷兩國開戰,亦在所不惜。
南洋艦隊的統領劉知生在捷報中並未細述與荷蘭、英國交戰的具體情形,料想並非大戰,不過,要攻佔噶羅巴,掌恐整個南洋,與荷蘭開戰是早晚之事。
英國是新興的海上強國,十幾年前就在莫臥兒帝國建立了國中之國進行掠奪,對南洋的香料貿易也大加插手,這兩年正試探著進入南洋,據西班牙人言,英國已起意佔據婆羅州,我們與西班牙、荷蘭開戰,英國極有可能乘火打劫,將勢力延伸入南洋。
由此判斷,奪取南洋,極可能要與西班牙、荷蘭、英國這三大西洋海上強國同時開戰,不過,這三國之間,歷來關係緊張,曾多次對戰,聯手與海軍作戰的可能性較小,但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國與國之間,歷來是利益至上,海軍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兒臣計劃一旦攻克了噶羅巴,立即就掉頭攻佔滿刺加,一旦掌握了噶羅巴與滿刺加這兩處咽喉要地,便大肆修築炮台,將西洋諸國拒在南洋之外,一年之後,即便三國聯手來攻,亦是不懼,憑借炮台和海軍的火炮足以與三國聯軍一戰。
聽聞與三國同時交戰的可能很大,康熙眉頭不由微皺,三國皆是西洋海上強國,真若聯手,艦隊規模絕對數百艘之上,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看來,要取澳洲,還得先打敗這三國聯軍才成。
欲打敗三國聯軍,海軍必然要全力以赴,一年之後,海軍會是什麼規模?至少是三萬海軍,近百艘戰艦,而且戰場在南洋,老十四也鐵定會親至南洋坐鎮指揮,不讓他去南洋,南洋艦隊別人怕是根本就無法指揮,萬一戰敗,這數年心血可就毀之一旦,讓老十四去南洋,又擔心他擁兵自重,讓海軍滯留南洋不歸,南洋艦隊眼下就已經是如此了。
左思右想,康熙亦是大感為難,更改立儲制度是大事,取澳洲,南洋更是大事,原本是兩件毫無瓜葛的事,因為老十四,卻成了兩難之事!稍稍沉吟,他才試探著問道:「先前,你對立儲制度頗有微辭,可是有良策?」
胤禎未曾想到康熙竟然從南洋戰略一下又跳到立儲這上面來了,也不清楚康熙這東一鎯頭,西一棒棰的是何用意,不過,康熙有秘密立儲的想法,他是一清二楚的,略微思忖,他才謹慎的回道:「回皇阿瑪,前明對皇子實行分封制,採取分封而不贈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結果是培養了一批飽食終日,碌碌無為的皇族,原本是強幹弱枝之策,卻造成了乾枝俱弱的悲劇。
相比之下,我朝皇子制度則優越得多,眾皇子自小勤學苦練,成年後又開牙建府,封爵辦差,能夠發揮一己之長,上為君父分憂,下為黎民謀福,如此,對朝廷、對眾皇子,對百姓皆是大好,唯對儲君極不公平,因為儲君成了眾兄弟的競爭目標,事事皆被挑剔,極易使太子進退失據,犯錯不斷。」
說到這裡,胤禎抬起頭看向康熙,道:「皇阿瑪,兒臣能說心裡話嗎?」
康熙聞言一怔,又有逆耳之言?不過,他還是點頭道:「你是皇子,而且是才能出眾,又一心爭儲的皇子,立儲制度的利弊,你看的很清楚,朕欲革新立儲制度,把你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以供朕參考。」
胤禎欠身說道:「回皇阿瑪,我朝培養皇子制度極優越,不應有所變動,所改者,應是立儲制度,兒臣竊以為,該以秘密立儲為上。」
秘密立儲!康熙聽的一驚,這正是他心裡所想的,老十四竟然也是這般想法!那看來,秘密立儲確實可行,他微微頜首道:「接著說。」
胤禎沉聲說道:「兒臣先說公開立儲的缺點,對於太子而言,開始自然是唯穩為上,韜光養晦,以期能順利繼位,被一眾皇子合力攻訐,發現無法穩定,便會採取極端手段。此兩者皆不足取。
對於眾皇子而言,唯有搬倒太子,方能有機會,自然是不擇手段,合力打擊太子,根本不會顧及所做所為對朝廷對百姓是利是弊?更有甚者,惡意觸犯朝廷綱紀,敗壞官場風氣,刻意打擊朝廷善政良法,一切以扳倒太子為準則。
如此爭儲,既不利國,亦不利民,反倒是禍國殘民,堪稱惡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