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駙馬

第一卷 【69】中西合璧。 文 / 幻龍影虎

    【69】中西合璧。

    宋千斤一拍大腿,說道:「海陽地界是沒有,可乳山地界有啊!」

    「乳山不是大嵩衛的地界嗎?」姜懷仁說道:「那宋國政會讓我們去他的地界采煤?就算肯了,也一定會狠狠地敲一筆竹槓。」

    一邊沈履素笑道:「未必,如今咱們大人是游擊,職位在他宋國政之上,他來拍咱們大人的馬屁還來不及。再說,宋國政也在海陽的手工作坊裡入了份子錢,也算咱們一條船上的人,不會和咱們過不去!」

    「到時候算他一份好處便是。」宋友亮點了點頭,隨即說道:「目前我們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我並不打算就此止步,咱們不能小富即安,要有做大事的決心和信心!」

    這話要是放在兩年前說,那沒人會響應,但是此時此刻,宋友亮每做一件事,就成功一件事,這讓海陽衛眾人覺得信心十足,熱血沸騰。現在不是宋友亮怕大伙沒幹勁,是眾人剛剛嘗到甜頭,生怕宋友亮現在就收手。

    宋友亮拿出一份擬好的計劃書,說道:「今年,咱們海陽衛要全面升級!」

    「啥叫升級啊?」宋千斤問。

    「爹,這就跟陞官一樣,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哦,兒啊,你繼續說~」

    宋友亮說道:「現在咱們好多事情還是人力操作,費工費時,我打算開始大規模普及機器。」

    「機器?就是器械吧?」沈卜琦說。

    「對~」

    范順寶插口道:「我覺著咱們已經用了不少器械了呀,比如說插秧有耬車,收割有那個牛拉的收割機,脫粒有脫粒機,揚谷有扇車。好多種田的老把式都抱怨沒什麼活兒干了~」

    「馬上就要開新田了,害怕沒活兒干?」宋友亮笑道:「屯田上咱們是用了不少機器,但是這和我想要的還差得遠。比如咱們蓋房子起大梁的木料吧,要多少木匠忙活多久才能上?又比如軍械坊裡,一塊鐵得鐵匠捶打多少次才能成型?」

    眾人不再插嘴,只是在那裡聽著。宋友亮一揮手,高高地昂起頭說道:「我的目標是,海陽衛要實現機械化!」

    海陽衛要實現機械化,最起勁的除了宋友亮之外,就是湯瑪士和伯格因了。在湯瑪士看來,中國人越來越多的技術索求,是因為自己帶來的上帝和歐洲文明戰勝了他們的本土文化,是上主的勝利。所以,湯瑪士和伯格因很願意把自己的只是傳授給他們。

    於是,海陽衛的鋸木廠建立起來了。鋸木廠裡有兩種機器,其一是水力鋸木機,其二是鋸床。一座水力鋸木機其實就是一個建在水邊的大棚,四根粗大的木柱支起屋架,上面復有棚頂。棚子中央八、九尺高處有一把鋸上上下下,一種很簡單的機器把木頭對著鋸推過去。溪水推動一個輪子,產生兩種機械作用:一是鋸的上下運動,二是緩緩推向鋸子,最後破成板子。水力鋸木機只能對木料進行粗加工,被粗加工的木料會送到第二個環節進行進一步加工。

    在湯瑪士和伯格因的幫助下,鐵匠製作出了滑輪、軸承和軸承套,還打造了一個直徑40厘米的圓形的鋸片,把巨片安裝在了軸上,直接滾動在軸套裡面滾動。輪鋸由人力搖動驅動,切割木頭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宋友亮見到現場有許多木料,便隨手抓起一塊不足一指厚的木形木板,放到鋸床的的平板上,然後用夾具固定。宋友亮彎下腰,緩緩將木條推到圓鋸前。本來安排好的木匠被想嘗鮮的許二多搶走了搖柄,他一臉興奮,將把手搖得飛快,圓鋸也呼呼地告訴旋轉起來。薄木板在宋友亮的手裡,緩緩畢竟正在高速轉動的圓鋸。

    吇一。

    木板的前端終於接觸到圓鋸,圓鋸與木板似乎都微微一滯,許二多先是一愣,隨即低哼一聲,卯足力氣,揮開胳膊握住把手就是一通狂轉。圓鋸終於又烏拉烏拉飛快地轉動起來,宋友亮和湯瑪士的目光都死死盯著前面,只聽一陣「嗤嗤嗤」的響聲,眼前木屑紛飛,手上的木板漸漸向前滑去!

    當木板在平板上一分為二時,在場的人都爆出一陣欣喜的歡。

    湯瑪士見到自己設計建造的機床獲得了成功,也是不斷地在胸口劃著十字,「上帝保佑!」

    不過沈卜琦卻表示了擔憂,「大人,這機器是好,用的人力也少。那富裕下來的人力怎麼辦?我擔心他們會有怨言,甚至破壞機器來抱住自己的飯碗,這可是動搖人心的事!」

    沈卜琦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在英國也有類似的紡織工人破壞紡織機的例子。

    宋友亮對在場的所有工匠說道:「大伙聽好了,以後這種體力活就讓那些沒有技術的新人來做,你們只要不斷提高手藝便行了,至於活兒,以後多的是。我宋某人肚子裡鬼點子多的是,活兒多到保證你們以後會忙不過來!!,你們信不信???」

    「信~」雖然工匠心裡還是有幾分擔憂,但是這麼幾年來,宋友亮從來沒有說話不算話。

    木材加工技術得到提高之後,海陽衛的車船所也獲益匪淺。車船所就是原來鄧連生負責的造船所,但是後來加入了打造馬車的內容,就改名叫車船所。由於引入了西歐工匠,中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在不斷地碰撞中產生了新的火花。

    比如馬車製造方面,車船所製造的馬車有兩輪馬車和四輪馬車兩種,兩輪馬車是中國的傳統馬車,工匠們駕輕就熟。四輪馬車屬於舶來品,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制車匠發現了塞爾特人的四輪車,並再加改革,使四輪馬車用旋轉式前軸以轉動方向,用整片的輪輞與輪箍以增加強度,同時用鑲有金屬邊的輪轂以減少摩擦。馬車的性能大為提高。到公元200年時堅固的羅馬四輪運輸車在大道上隆隆駛過,馬拉郵車和客車每24小時可行駛160千米,中途停車更換馬匹繼續前進。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裡,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一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一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四輪車的優點是載運量大,運行平穩。缺點是四輪馬車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很好的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這種四輪馬車備受青睞。羅馬帝國滅亡後,道路經數世紀失修日漸崩壞。此時最實用的是兩輪車,因為它可以在崎嶇地形條件下行駛。

    因為海陽衛各個主要建築物只見都鋪設了平坦的新式馬路,所以目前車船所製造的四輪馬車主要用於海陽衛內部運輸,比如從各個屯屋運送糧食和貨物到碼頭。而兩輪馬車多用於對外運輸,因為它對道路條件要求比較低。

    又比如造船方面,鄧連生嘲笑紅毛夷設計的船沒有隔水艙,破個小洞都能沉船。而歐洲造船匠則嘲笑中國船沒有安裝肋材,船身強度低,一拳頭就能打散架,而且還使得船體在橫向方向上的強度不夠,不能承載大量火炮發射時的後坐力。

    事實上,西方獨有的的火炮甲板技術和側弦炮技術的發明也是在火炮逐漸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而中國歷來的海戰理論都是以人海戰術決定勝負,火炮上艦和火力至上的理論發展沒有形成規模形成,可以說晚於西方。火炮上戰艦可以說是海軍武器發展史上的飛躍,雖然中國最早在船上使用了火器,但也僅此而已,火炮一直是被固定在船頭和船尾的位置,不能靈活地瞄準射擊,艦炮技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諸多大炮在排水量偏小的船甲板上使得船的穩定性變差,而且,中國的船體強度不夠一旦開火其後坐力使得船更危險。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其一是提高艦炮鑄造的精度和鑄炮材料的強度;其二是發明了船舷炮門:將火炮裝在下甲板,並在船體兩側開出炮門,讓炮能夠發射,在不使用的時候,炮門用帶鉸鏈的炮門蓋關閉。從此火炮戰艦有了成規模的火力輸出,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威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