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1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游于趙。 注1索隱按:廣雅云“俶儻,卓异也”。正義俶,天歷反。魯仲連子云:“齊辯士田巴,服狙丘,議稷下,毀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堅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仲連,年十二,號‘千里駒’,往請田巴曰: ‘臣聞堂上不奮,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國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城而人惡之,愿先生勿复言。’田巴曰:‘謹聞命矣。’巴謂徐劫曰:‘先生乃飛兔也,豈直千里駒!’巴終身不談。” 趙孝成王時,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東圍邯鄲。趙王恐,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軍。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1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2閒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為急圍趙者,前与齊愍王爭強為帝,已而复歸帝;今齊*(愍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复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預未有所決。 注1集解地理志河內有蕩陰縣。正義蕩,天郎反,相州縣。 注2索隱新垣,姓;衍,名也。為梁將。故漢有新垣平。 此時魯仲連适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觿于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1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胜請為紹介2而見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見新垣衍曰:“東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新垣衍曰:“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許諾。 注1索隱新垣衍欲令趙尊秦為帝也。 注2集解郭璞曰:“紹介,相佑助者。”索隱按:紹介猶媒介也。且禮,賓至必因介以傳辭。紹者,繼也。介不一人,故禮云“介紹而傳命”是也。 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1觿人不知,則為一身。2彼秦者,□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3權使其士,虜使其民。4彼□肆然而為帝,5過6而為政于天下,7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8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注1集解鮑焦,周之介士也。見庄子。索隱從頌者,從容也。世人見鮑焦之死,皆以為不能自寬容而取死,此言非也。正義韓詩外傳云:“姓鮑,名焦,周時隱者也。飾行非世,廉洁而守,荷擔采樵,拾橡充食,故無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子貢遇之,謂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 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遂抱木立枯焉。”按:魯仲連留趙不去者,非為一身。 注2索隱言觿人不識鮑焦之意,焦以恥居濁世而避之,非是自為一身而憂死。 事見庄子也。 注3集解譙周曰:“秦用□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胜,老弱婦人皆死,計功賞至万數。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皆以惡之也。”索隱秦法,斬首多為上功。謂斬一人首賜爵一級,故謂秦為“首功之國”也。 注4索隱言秦人以權詐使其戰士,以奴虜使其人。言無恩以恤下。 注5索隱肆然猶肆志也。 注6正義至“過”字為絕句。肆然其志意也。言秦得肆志為帝,恐有烹醢納筦,□行天子之禮。過,失也。 注7索隱謂以過惡而為政也。 注8正義若趙、魏帝秦,得行政教于天下,魯連蹈東海而溺死,不忍為秦百姓。 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將柰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者,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 新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魯連曰:“昔者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1齊后往,周怒,赴于齊2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3東藩之臣因齊后至,則斮。’4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5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注1集解徐廣曰:“烈王十年崩,威王之七年。”正義周本紀及年表云烈王七年崩,齊威王十年也,与徐不同。 注2正義鄭玄云:“赴,告也。”今文“赴”作“訃”。 注3索隱按:謂烈王太子安王驕也。下席,言其寢苫居廬。 注4集解公羊傳曰:“欺三軍者其法斮。”何休曰:“斮,斬也。” 注5正義罵烈王后也。 新垣衍曰:“先生獨不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畏之也。”1魯仲連曰:“嗚呼!梁之比于秦若仆邪?”新垣衍曰:“然。”魯仲連曰:“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2“噫嘻,3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魯曰:“固也,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4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獻之于紂,紂以為惡,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拘之牖里之庫百日,5欲令之死。曷為与人俱稱王,卒就脯醢之地?齊愍王之魯,夷維子6為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7納筦鑰,8攝衽抱机,9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魯人投其鑰,不果納。十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途于鄒。當是時,鄒君死,愍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棺,設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鄒之腢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固不敢入于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賻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万乘之國也,梁亦万乘之國也。俱据万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胜,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賢,奪其所憎而与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 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注1索隱言仆夫十人而從一人者,宁是力不胜,亦非智不如,正是畏懼其主耳。 注2正義怏,于尚反。 注3索隱上音依。噫者,不平之聲。下音僖。嘻者,惊恨之聲。 注4集解徐廣曰:“鄴縣有九侯城。九,一作‘鬼’。鄂,一作‘邢’。”正義九侯城在相州滏陽縣西南五十里。 注5正義相州蕩陰縣北九里有羑城。 注6索隱按:維,東萊之邑,其居夷也,號夷維子。故晏子為萊之夷維人是也。正義密州高密縣,古夷安城。應劭云“故萊夷維邑也”。蓋因邑為姓。子者,男子之美號。又云子,爵也。 注7索隱辟音避。避正寢。案:禮“天子适諸侯,必舍*(于)**[其]*祖廟”。 注8索隱音管藥。 注9索隱音紀。正義衽音而甚反。 注十索隱謂闔內門不入齊君。正義鑰□鑰匙也。投鑰匙于地。 注□正義薛侯故城在徐州滕縣界也。 注□索隱倍音佩。謂主人不在殯東,將背其殯棺立西階上,北面哭,是背也。天子乃于阼階上,南面而吊之也。 注□正義衣服曰襚,貨財曰賻,皆助生送死之禮。 注□索隱謂時君弱臣強,故鄒、魯君生時臣并不得盡事養,死亦不得行賻襚之禮。然齊欲行天子禮于鄒、魯,鄒、魯之臣皆不果納之,是猶秉禮而存大体。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吾請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适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讓*(使)*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复見。 其后二十余年,燕將攻下聊城,1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2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 注1正義今博州縣也。 注2集解徐廣曰:“案年表,田單攻聊城在長平后十余年也。”索隱按:徐廣据年表,以為田單攻聊城在長平后十余年耳,言“三十余年”,誤也。 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利,勇士不□死而滅名,1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愿公詳計而無与俗同。 注1索隱□死猶避死也。 且楚攻齊之南陽,1魏攻平陸,2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北之利大,3故定計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成,4楚國之形危;齊□南陽,5斷右壤,6定濟北,7計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8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觿五折于外,9以万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十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 □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者,不如全車甲以報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上輔孤主以制腢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 亡意亦捐燕□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世世稱孤,与齊久存,又一計也。此兩計者,顯名厚實也,愿公詳計而審處一焉。 注1索隱□齊之淮北、泗上之地也。 注2索隱平陸,邑名,在西界。正義兗州縣也。 注3索隱□聊城之地也。正義言齊無南面攻楚、魏之心,以為南陽、平陸之害小,不如聊城之利大,言必攻之也。 注4索隱此時秦与齊和,故云“衡秦之勢成”也。 注5索隱□楚所攻之泗上也。 注6索隱又斷絕魏之所攻齊右壤之地平陸是也。言右壤斷□而不救也。 注7索隱志在攻聊城而定濟北也。 注8索隱按:交者,俱也。前時楚攻南陽,魏攻平陸,今二國之兵俱退,而燕救又不至,是勢危也。 注9集解徐廣曰:“此事去長平十年。” 注十正義如墨翟守宋,卻楚軍。 注□正義言孫臏能撫士卒,士卒無二心也。 注□索隱言既養百姓,又資說士,終擬強國也。劉氏云讀“說士”為“銳士”,意雖亦便,不如依字。 注□索隱欲令燕將歸燕,矯正國事,改更獘俗也。 注□索隱亡音無。言若必無還燕意,則捐燕而東游于齊乎。 注□索隱按:延篤注戰國策云“陶,陶朱公也;□,□公子荊”,非也。王劭云“魏□封陶,商君姓□”。富比陶、□,謂此也。 且吾聞之,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1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里不通。鄉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与之同名矣,2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3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曹子4為魯將,三戰三北,而亡地五百里。 鄉使曹子計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与魯君計。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5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气不悖,三戰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動,諸侯惊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6定累世之功。是以業与三王爭流,而名与天壤相獘也。愿公擇一而行之。 注1索隱遺,□也。謂□子糾而事小白也。正義管仲傅子糾而魯殺之,不能隨子糾死,是怯懦畏死。 注2集解方言曰:“荊、淮、海、岱、燕、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注3正義按:齊桓最初得周襄王賜文武胙、彤弓矢、大輅,故為五伯首也。 注4索隱魯將曹昧是也。 注5索隱按:枝猶擬也。 注6正義忿,敷粉反。悁,于緣反。 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觿,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歎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殺。 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与富貴而詘于人,宁貧賤而輕世肆志焉。”1 注1索隱肆猶放也。 鄒陽者,齊人也。游于梁,与故吳人庄忌夫子、1淮陰枚生2之徒交。上書而介于羊胜、公孫詭之閒。3胜等嫉鄒陽,惡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將欲殺之。鄒陽客游,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4乃從獄中上書曰: 注1索隱忌,會稽人,姓庄氏,字夫子。后避漢明帝諱,改姓曰嚴。 注2索隱名乘,字叔,其子皋,漢書并有傳。蓋以銜枚氏而得姓也。 注3索隱言鄒陽上書自達,而游于二人之閒,或往彼,或往此。介者,言有隔于其閒,故杜預曰“介猶閒也”。 注4正義諸不以罪為累。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1□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蝕昴,而昭王疑之。2夫精變天地而信不喻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3左右不明,4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愿大王孰察之。 注1集解應劭曰:“燕太子丹質于秦,始皇遇之無禮,丹亡去,故厚養荊軻,令西刺秦王。精誠感天,白虹為之貫日也。”如淳曰:“白虹,兵象。日為君。” 烈士傳曰:“荊軻發后,太子自相气,見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矣。’后聞軻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索隱烈士傳曰:“荊軻發后,太子自相气,見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后聞軻死,事不就,曰‘吾知其然’。” 是畏也。又王劭云“軻將入秦,待其客未發,太子丹疑其畏懼,故曰畏之”,其解不如見虹貫日不徹也。戰國策又云聶政刺韓傀,亦曰“白虹貫日”也。 注2集解蘇林曰:“白起為秦伐趙,破長平軍,欲遂滅趙,遣□先生說昭王益兵糧,乃為應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誠上達于天,故太白為之蝕昴。昴,趙地分野。將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歷之也。”如淳曰:“太白乃天之將軍也。” 索隱服虔云:“□先生,秦人。白起攻趙軍于長平,遣□先生說昭王請益兵糧,為穰侯所害,事不成。精誠感天,故太白食昴。昴,趙分也。”如淳云:“太白主西方,秦在西,敗趙之兆也。食謂干歷之也。”又王充云:“夫言白虹貫日,太白食昴,實也。言荊軻之謀,□先生之策,感動皇天而貫日食昴,是虛也。” 注3集解張晏曰:“盡其計議,愿王知之也。” 注4索隱言左右之不明,不欲斥王。 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1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詳狂,2接輿辟世,3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4無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5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注1集解應劭曰:“卞和得玉璞,獻之武王。武王示玉人,玉人曰‘石也’。 刖右足。武王沒,复獻文王,玉人复曰‘石也’。刖其左足。至成王時,卞和抱璞哭于郊,乃使玉尹攻之,果得寶玉。”索隱楚人卞和得玉璞事見國語及呂氏春秋。案世家,楚武王名熊通。文王名賢,武王子也。成王,文王子也,名惲。 注2索隱詳音陽。謂詐為狂也。司馬彪曰“箕子名胥余”是也。 注3集解張晏曰:“楚賢人,詳狂避世也。”索隱張晏曰“楚賢人”。高士傳“楚人陸通,字接輿”是也。 注4索隱謂以楚王、胡亥之听為謬,故后之而不用。后猶下也。 注5索隱按:韋昭云“以皮作鴟鳥形,名曰‘鴟夷’。鴟夷,皮榼也”。服虔曰“用馬革作囊也,以裹尸,投之于江”。 諺曰:“有白頭如新,1傾蓋如故。”2何則?知与不知也。3故昔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之事;4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5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而為燕尾生;6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7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燕人惡之于王,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8白圭顯于中山,中山人惡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注1索隱案: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頭,猶如新也”。 注2索隱服虔云:“如吳札、鄭僑也。”按:家語“孔子遇程子于途,傾蓋而語”。又志林云“傾蓋者,道行相遇,軿車對語,兩蓋相切,小欹之,故曰傾也。” 注3集解桓譚新論曰:“言內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注4索隱藉音子夜反。韋昭云:“謂于期逃秦之燕,以頭与軻,使入秦以示信也。” 注5集解漢書音義曰:“王奢,齊人也,亡至魏。其后齊伐魏,奢登城謂齊將曰:‘今君之來,不過以奢之故也。夫義不苟生以為魏累。’遂自剄也。” 注6索隱服虔云:“蘇秦于齊不出其信,于燕則出尾生之信。”韋昭云:“尾生守信而死者。”案:言蘇秦于燕獨守信如尾生,故云“為燕之尾生”也。 注7集解張晏曰:“白圭為中山將,亡六城,君欲殺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還拔中山。”索隱案:事見戰國策及呂氏春秋也。 注8集解漢書音義曰:“駃騠,駿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敬重蘇秦,雖有讒謗,而更膳以珍奇之味。”索隱案:字林云“決啼二音,北狄之良馬也,馬父榮母”。正義食音寺。駃騠音決蹄。北狄良馬也。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髕恭于宋,卒相中山;1范睢折脅折齒2于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党之私,挾孤獨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3徐衍負石入海。4不容于世,義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宁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5此二人者,豈借宦于朝,假譽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离,豈惑于觿口哉?故偏听生奸,獨任成亂。昔者魯听季孫之說而逐孔子,6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7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觿口鑠金,8積毀銷骨也。9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齊用越人蒙而強威、宣。十此二國,豈拘于俗,牽于世,系阿偏之辭哉?公听并觀,垂名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 不合,則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義,后宋、魯之听,則五伯不足稱,三王易為也。 注1集解晉灼曰:“司馬喜三相中山。”蘇林曰:“六國時人,被此刑也。” 索隱事見戰國策及呂氏春秋。蘇林云:“六國時人,相中山也。” 注2索隱案:應侯傳作“折脅折齒”是也。說文“拉,摧也”,音力答及。 注3集解漢書音義曰:“殷之末世人。”索隱申屠狄。按:庄子“申屠狄諫而不用,負石自投河”。韋昭云“六國時人”。漢書云自沉于雍河,服虔曰雍州之河,又新序作“抱瓮自沉于河”,不同也。 注4集解列士傳曰:“周之末世人。”索隱亦見庄子。張晏曰“負石欲沉”。 注5集解應劭曰:“齊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擊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与舜禪。短布單衣适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公召与語,說之,以為大夫。”索隱事見呂氏春秋。商歌謂為商聲而歌也,或云商旅人歌也,二說并通。矸音公彈反。矸者,白淨貌也。顧野王又作岸音也。禪音膳,如字讀,協韻失之故也。埤蒼云“骭,脛也”。字林音下諫反。 注6索隱論語“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也。 注7索隱案左氏,司城子罕姓樂名喜,乃宋之賢臣也。漢書作“子□”。不知子□是何人。文穎曰“子□,子罕也”。又按:荀卿傳云“墨翟,孔子時人,或云在孔子后”。又襄二十九年左傳“宋饑,子罕請出粟”。按:時孔子适八歲,則墨翟与子罕不得相輩,或以子□為是也。 注8索隱案:國語云“觿心成城,觿口鑠金”。賈逵云“鑠,消也。觿口所惡,雖金亦為之消亡”。又風俗通云“或說有美金于此,觿人或共詆訿,言其不純金,賣者欲其必售,因取鍛燒以見其真,是為觿口鑠金也”。 注9索隱大顏云:“讒人積久譖毀,則父兄伯叔自相誅戮,骨肉為之消滅也。” 注十索隱越人蒙未見所出。漢書作“子臧”。又張晏云“子臧,越人”。或蒙之字也。 注□索隱小顏云:“公听,言不私;并觀,所見齊同也。” 是以圣王覺寤,捐子之之心,1而能不說于田常之賢;2封比干之后,修孕婦之墓,3故功業复就于天下。何則?欲善無厭也。夫晉文公親其讎,強霸諸侯;齊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4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 注1集解徐廣曰:“燕王讓國于其大臣子之也。” 注2集解應劭曰:“田常事齊簡公,簡公說之,而殺簡公。使人君去此心,則國家安全也。” 注3集解應劭曰:“紂刳□者,觀其胎產也。”索隱案:比干之后,后謂子也,不見其文。尚書封比干之墓,又惟云刳剔孕婦,則武王雖反商政,亦未必修孕婦之墓也。 注4集解謂晉寺人勃鞮、齊管仲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兵強天下,而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謀,禽勁吳,霸中國,而卒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1于陵子仲辭三公為人灌園。2今人主誠能去驕□之心,怀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与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狗可使吠堯,3而跖之客可使刺由;4況因万乘之權,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之湛七族,5要离之燒妻子,6豈足道哉! 注1索隱案:三得相不喜,知其才之自得也;三去相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注2集解列士傳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為相,而不許,為人灌園。”索隱案:孟子云陳仲子,齊陳氏之族。兄為齊卿,仲子以為不義,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謂于陵子仲。楚王騁以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為人灌園。烈士傳云字子終。 注3集解韋昭曰:“言恩厚無不使也。”索隱及下“跖之客可使刺由”,此并見戰國策。服虔云仲由也。應劭云許由也。 注4集解應劭曰:“跖之客為其人使刺由。由,許由也。跖,盜跖也。” 注5集解應劭曰:“荊軻為燕刺秦始皇,不成而死,其族坐之湛沒。吳王闔閭欲殺王子慶忌,要离詐以罪亡,令吳王燔其妻子,要离走見慶忌,以劍刺之。” 張晏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孫。”索隱湛音沉。張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元孫”。又一說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 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從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注6索隱事見呂氏春秋。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1离詭,2而為万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3故無因至前,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4挾伊、管之辯,怀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注1索隱孟康云:“蟠結之木也。”晉灼云:“盤柢,木根也。” 注2集解張晏曰:“根柢,下本也。輪囷离詭,委曲盤戾也。” 注3索隱謂左右先加雕刻,是為之容飾也。 注4索隱案:言雖蒙被堯、舜之道。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獨化于陶鈞之上,1而不牽于卑亂之語,不奪于觿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之說,而匕首竊發;2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而歸,以王天下。故秦信左右而殺,周用烏集而王。3何則? 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于昭曠之道也。 注1集解漢書音義曰:“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以其能制器為大小,比之于天。”索隱張晏云:“陶,冶;鈞,范也。作器,下所轉者名鈞。”韋昭曰:“陶,燒瓦之醋。鈞,木長七尺,有弦,所以調為器具也。”崔浩云:“以鈞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注2索隱案:通俗文云“其頭類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也”。 注3集解漢書音義曰:“太公望涂覯卒遇,共成王功,若烏鳥之暴集也。”索隱韋昭云:“呂尚适周,如烏之集。” 今人主沉于諂諛之辭,牽于帷裳之制,1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2此鮑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3 注1集解漢書音義曰:“言為左右便辟侍帷裳臣妾所見牽制。” 注2集解漢書音義曰:“食牛馬器,以木作,如槽也。”索隱案:言駿足不可羈絆,以比逸才之人。應劭云“皁,櫪也”。韋昭云“皁,養馬之官,下士也”。 案:養馬之官,其衣皁也。又郭璞云“皁,養馬器也”。正義顏云: “不羈,言才識高遠,不可羈系。皁,在早反。方言云‘梁、宋、齊、楚、燕之閒謂櫪曰皁’。” 注3集解如淳曰:“庄子云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索隱晉灼云:“列士傳鮑焦怨世不用己,采蔬于道。子貢難曰:‘非其代而采其蔬,此焦之有哉?’□其蔬,乃立枯洛水之上。”案:此事見庄子及說苑、韓詩外傳,小有不同耳。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污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傷行,故縣名胜母1而曾子不入,2邑號朝歌而墨子回車。3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攝于威重之權,主于位勢之貴,故回面4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伏死堀穴岩*(岩)**[藪]*之中耳,5安肯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注1集解漢書云里名胜母也。正義鹽鐵論皆云里名,尸子及此傳云縣名,未詳也。 注2索隱按:淮南子及鹽鐵論并云里名胜母,曾子不入,蓋以名不順故也。 尸子以為孔子至胜母縣,暮而不宿,則不同也。 注3集解晉灼曰:“朝歌者,不時也。”正義朝歌,今□州縣也。 注4索隱杜預云:“回,邪也。” 注5集解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岩岩。” 書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為上客。 太史公曰:魯連其指意雖不合大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于諸侯,談說于當世,折卿相之權。鄒陽辭雖不遜,然其比物連類,有足悲者,亦可謂抗直不橈矣,吾是以附之列傳焉。 【索隱述贊】魯連達士,高才遠致。釋難解紛,辭祿肆志。齊將挫辯,燕軍沮气。鄒子遇讒,見詆獄吏。慷慨獻說,時王所器。 ------------------ YOUTH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