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說諸侯,欲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1須賈。2 注1索隱按:漢書百官表中大夫,秦官。此魏有中大夫,蓋古官也。 注2索隱須,姓;賈,名也。須氏蓋密須之后。 須賈為魏昭王1使于齊,范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2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折齒。3睢詳死,□卷以簀,4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5故僇辱以懲后,令無妄言者。 睢從簀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守者乃請出□簀中死人。魏齊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齊悔,复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張祿 注1索隱按:系本昭王名遫,襄王之子也。 注2索隱名法章。 注3索隱折音力答反。謂打折其脅而又拉折其齒也。 注4索隱簀謂葦荻之薄也,用之以裹尸也。 注5索隱更音羹。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溲音所留反。正義溺,古“尿”字。 當此時,秦昭王使謁者王稽于魏。鄭安平詐為卒,侍王稽。1王稽問:“魏有賢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鄭安平曰:“臣里中有張祿先生,欲見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晝見。”王稽曰:“夜与俱來。”鄭安平夜与張祿見王稽。語未究,王稽知范睢賢,謂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2与私約而去。 注1正義卒,祖律反。 注2索隱按:三亭,亭名,在魏境之邊,道亭也,今無其處。一云魏之郊境,總有三亭,皆祖餞之處。与期三亭之南,蓋送餞已畢,無人處。正義括地志云: “三亭岡在汴州尉氏縣西南三十七里。”按:三亭岡在山部中名也,蓋“岡”字誤為“南”。 王稽辭魏去,過載范睢入秦。至湖,1望見車騎從西來。范睢曰:“彼來者為誰?”王稽曰:“秦相穰侯東行縣邑。”范睢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2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因立車而語曰:“關東有何變?”曰:“無有。”又謂王稽曰:“謁君得無与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王稽曰:“不敢。”即別去。范睢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3于是范睢下車走,曰:“此必悔之。” 行十余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陽。 注1索隱按:地理志京兆有湖縣,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縣也。正義今虢州湖城縣也。 注2索隱內音納,亦如字。內者亦猶入也。 注3索隱索猶搜也。音柵,又先格反。 已報使,因言曰:“魏有張祿先生,天下辯士也。曰‘秦王之國危于累卵,1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2待命歲余。 注1正義按:說苑云“晉靈公造九層之台,費用千金,謂左右曰:‘敢有諫者斬。’荀息聞之,上書求見。靈公張弩持矢見之。曰:‘臣不敢諫也。臣能累十二博潟,加九雞子其上。’公曰:‘子為寡人作之。’荀息正顏色,定志意,以潟子置下,加九雞子其上。左右懼懾息,靈公气息不續。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見之。’荀息曰:‘九層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國用空虛,鄰國謀議將興,社稷亡滅,君欲何望?’靈公曰:‘寡人之過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層台也”。 注2索隱謂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謂□食草萊之饌具。 當是時,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于秦。秦東破齊。愍王嘗稱帝,后去之。數困三晉。厭天下辯士,無所信。 穰侯,華陽君,1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涇陽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 穰侯相,三人者更將,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及穰侯為秦將,且欲越韓、魏而伐齊綱壽,欲以廣其陶封。范睢乃上書曰: 注1集解徐廣曰:“華,一作‘葉’。”索隱穰侯謂魏□,宣太后之异父弟。 穰,縣,在南陽。華陽君,羋戎,宣太后之同父弟,亦號為新城君是也。 臣聞明主立政,1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觿者其官大。故無能者不敢當職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隱。使以臣之言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語曰:“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斷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2而要不足以待斧鉞,豈敢以疑事嘗試于王哉!雖以臣為賤人而輕辱,獨不重任臣者之無反复于王邪? 注1索隱按:戰國策“立”作“馬”也。 注2索隱椹音陟林反。按:椹者,莝椹也。質者,剉刃也。腰斬者當椹質也。 且臣聞周有砥砨,宋有結綠,梁有縣藜,1楚有和朴,2此四寶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為天下名器。然則圣王之所□者,獨不足以厚國家乎? 注1集解薛綜曰:“縣藜一曰美玉。” 注2正義縣音玄。劉伯庄云珍玉朴也。 臣聞善厚家者取之于國,善厚國者取之于諸侯。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為其割榮也。1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雖舜禹复生,弗能改已。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于書,其淺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2于王心邪?亡其言3臣者賤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賜游觀之閒,望見顏色。一語無效,請伏斧質。 注1索隱割榮即上之擅厚,謂擅權也。 注2集解徐廣曰:“一作‘溉’,音同。”索隱按:戰國策“概”作“關”,謂關涉于于王心也。徐注“音同”,非也注3索隱亡猶輕蔑也。 于是秦昭王大說,乃謝王稽,使以傳車1召范睢。 注1集解徐廣曰:“一云‘使持車’。”索隱“使持車”,戰國策之文也。 于是范睢乃得見于离宮,1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2王來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繆為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聞其与宦者爭言,遂延迎,謝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會義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竊閔然不敏,3敬執賓主之禮。”范睢辭讓。是日觀范睢之見者,腢臣莫不洒然4變色易容者。 注1正義長安故城本秦离宮,在雍州長安北十三里也。 注2正義永巷,宮中獄也。 注3索隱鄒誕本作“□然”,音□。又云一作“閔”,音敏。閔猶□闇也。 注4集解徐廣曰:“洒,先典反。”索隱鄭玄曰“洒然,肅敬之貌”也。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跽1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 “唯唯。”有閒,秦王复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說而立為太師,載与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呂尚而卒王天下。鄉使文王疏呂尚而不与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与成其王業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閒,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2被發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五伯之賢焉而死,烏獲、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荊、3孟賁、4王慶忌、5夏育之勇焉而死。6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于陵水,7無以餬其口,□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8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复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箕子、接輿漆身為厲,被發為狂,無益于主。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補于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有何恥?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之盡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鄉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于奸臣之態,9居深宮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終身迷惑,無与昭奸。十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賢于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辟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其孤也。先生柰何而言若是!事無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睢拜,秦王亦拜。 注1索隱音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 注2索隱音賴,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瘡如病癩。 注3集解徐廣曰:“一作‘羌’。” 注4集解許慎曰:“成荊,古勇士。孟賁,□人。” 注5集解吳越春秋曰:“吳王僚子慶忌。” 注6集解漢書音義曰:“或云夏育,□人,力舉千鈞。” 注7索隱劉氏云:“陵水即栗水也。”按:陵栗聲相近,故惑也。 注8集解徐廣曰:“一作‘簫’。” 注9索隱按:態謂奸臣諂詐之志也。 注十正義昭,明也。無与明其奸惡。 注□集解徐廣曰:“亂先生也。音溷。”索隱慁及注“溷”字并胡困反。慁猶汨亂之意。 范睢曰:“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甘泉、谷口,1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奮擊百万,戰車千乘,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民怯于私□而勇于公戰,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觿,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兔也,2霸王之業可致也,而腢臣莫當其位。至今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秦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愿聞失計。” 注1正義括地志云:“甘泉山一名鼓原,俗名磨石岭,在雍州云陽縣西北九十里。關中記云‘甘泉宮在甘泉山上,年代永久,無复甘泉之名,失其實也。宮北云有連山,土人為磨石岭’。郊祀志公孫卿言黃帝得仙寒門,寒門者,谷口也。 按:九□山西謂之谷口,即古寒門也。在雍州醴泉縣東北四十里。” 注2索隱戰國策云:“韓盧者,天下之壯犬也。”是韓呼盧為犬,謂施韓盧而搏蹇兔,以喻秦強,言取諸侯之易。 然左右多竊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秦王之俯仰。因進曰:“夫穰侯越韓、魏而攻齊綱壽,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于秦。 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也,則不義矣。今見与國之不親也,越人之國而攻,可乎?其于計疏矣。且昔齊愍王南攻楚,破軍殺將,再辟地千里,1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者,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獘,君臣之不和也,興兵而伐齊,大破之。士辱兵頓,皆咎其王,曰:‘誰為此計者乎?’王曰:‘文子為之。’2大臣作亂,文子出走。攻齊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兵3而繼盜糧者也。4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強則附趙,趙強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昭王曰:“吾欲親魏久矣,而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柰何?”對曰:“王卑詞重幣以事之;不可,則割地而賂之;不可,因舉兵而伐之。”王曰:“寡人敬聞命矣。”乃拜范睢為客卿,謀兵事。卒听范睢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怀。5后二歲,拔邢丘。 注1正義辟,*(尺)**[疋]*亦反。 注2索隱謂田文,即孟嘗君也。猶戰國策謂田□、田嬰為□子、嬰子然也。 注3索隱借音子夜反。一作“籍”,音亦同。 注4索隱繼音側奚反。言為盜繼糧也。 注5集解徐廣曰:“昭王三十九年。” 客卿范睢复說昭王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也,譬如木之有蠹也,1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無變則已,天下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于韓乎? 王不如收韓。”昭王曰:“吾固欲收韓,韓不听,為之柰何?”對曰:“韓安得無听乎?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道不通;2北斷太行之道,則上党之師不下。3王一興兵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4夫韓見必亡,安得不听乎?若韓听,而霸事因可慮矣。”王曰:“善。”且欲發使于韓。 注1正義音□,*(石)*[蝕]柱虫。 注2正義言宜陽、陝、虢之師不得下相救。 注3正義言澤、潞之師不得下太行相救。 注4正義新鄭已南一,宜陽二,澤、潞三。 范睢日益親,复說用數年矣,因請閒說曰:1“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2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治國者,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制于諸侯,剖符于天下,政适3伐國,莫敢不听。戰胜攻取則利歸于陶,國獘御于諸侯;4戰敗則結怨于百姓,而禍歸于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5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崔杼、淖齒管齊,6射王股,擢王筋,7縣之于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管趙,囚主父于沙丘,8百日而餓死。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國者,君專授政,縱酒馳騁弋獵,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賢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 見王獨立于朝,臣竊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曰:“善。”于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于關外。秦王乃拜范睢為相。收穰侯之印,使歸陶,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徙,千乘有余。到關,關閱其寶器,寶器珍怪多于王室。 注1正義閒音閒。 注2集解諱,畏也。索隱無諱猶無畏也。 注3集解徐廣曰:“音征敵。” 注4索隱按:獘者,斷也。御,制也。言穰侯執權,以制御主斷于諸侯也。 注5正義披音片被反。 注6索隱淖,姓也,音泥教反,漢有淖姬是也。高誘曰“管,典也”。言二人典齊權而行弒逆也。正義淖齒,楚人,齊愍王臣。 注7索隱按:言“射王股”,誤也。崔杼射庄公之股,淖齒擢愍王之筋,是說二君事也。 注8正義沙丘台在邢州平鄉縣東北三十里。 秦封范睢以應,1號為應侯。當是時,秦昭王四十一年也。 注1索隱封范睢于應。案:劉氏云“河東臨晉縣有應亭”,則秦地有應也。又案:本紀以應為太后養地,解者云“在穎川之應鄉”,未知孰是。正義括地志云:“故應城,在汝州魯山縣東四十里也。” 范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睢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于秦。范睢聞之,為微行,敝衣閒步之邸,1見須賈。須賈見之而惊曰:“范叔固無恙乎!”范睢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于秦邪?” 曰:“不也。睢前日得過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与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2須賈因問曰:“秦相張君,公知之乎?吾聞幸于王,天下之事皆決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張君。孺子3豈有客習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習知之。唯睢亦得謁,睢請為見君于張君。”須賈曰: “吾馬病,車軸折,非大車駟馬,吾固不出。”范睢曰:“愿為君借大車駟馬于主人翁。” 注1正義劉云“諸國客館”。 注2索隱按:綈,厚繒也,音啼,蓋今之絁也。正義今之麤袍。 注3索隱劉氏云:“蓋謂睢為小子也。” 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于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范叔。”須賈曰:“鄉者与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惊,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于是范睢盛帷帳,待者甚觿,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賈不敢复讀天下之書,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几?”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時而申包胥為楚卻吳軍,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戶,包胥辭不受,為丘墓之寄于荊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為有外心于齊而惡睢于魏齊,公之罪一也。當魏齊辱我于廁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乃謝罷。入言之昭王,罷歸須賈。 須賈辭于范睢,范睢大供具,盡請諸侯使,与坐堂上,食飲甚設。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 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匿平原君所。 范睢既相,王稽謂范睢曰:“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柰何者亦三。宮車一日晏駕,1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館舍,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溝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宮車一日晏駕,君雖恨于臣,無可柰何。君卒然捐館舍,君雖恨于臣,亦無可柰何。使臣卒然填溝壑,君雖恨于臣,亦無可柰何。”范睢不懌,乃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內臣于函谷關;非大王之賢圣,莫能貴臣。今臣官至于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于謁者,非其內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為河東守,三歲不上計。2又任鄭安平,昭王以為將軍。范睢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者。一飯之德必償,睚□之怨必報。3 注1集解應劭曰;“天子當晨起早作,如方崩殞,故稱晏駕。”韋昭曰:“凡初崩為‘晏駕’者,臣子之心猶謂宮車當駕而晚出。” 注2集解司馬彪曰:“凡郡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常以春行所至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秋冬遣無害吏案訊問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 歲盡遣吏上計。” 注3索隱睚音崖賣反,□音土賣反。又音崖債二音。睚□謂相嗔而怒目切齒。 范睢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東伐韓少曲、1高平,拔之。2 注1集解徐廣曰:“蘇代曰‘起少曲,一日而斷大行’。”索隱按:蘇云“起少曲,一日而斷太行”,故劉氏以為蓋在太行西南。 注2正義括地志云:“南韓王故城在怀州河陽縣北四十里。俗謂之韓王城,非也。春秋時周桓王以与鄭。紀年云‘鄭侯使辰歸晉陽向,更名高平,拔之’。則少曲當与高平相近。”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睢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与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与君為十日之飲。”平原君畏秦,且以為然,而入秦見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飲數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歸取其頭來;不然,吾不出君于關。”平原君曰:“貴而為交者,為賤也; 富而為交者,為貧也。1夫魏齊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昭王乃遺趙王書曰:“王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于關。”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与魏齊亡,閒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時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躡屩檐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万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 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万戶侯而閒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籩,駕如野迎之。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難見之,怒而自剄。趙王聞之,卒取其頭予秦。 秦昭王乃出平原君歸趙。 注1索隱上“為”音如字,下“為”音于偽反。以言富貴而結交情深者,為有貧賤之時,不可忘之也。 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韓汾陘,1拔之,因城河上2廣武。 注1索隱陘音刑。陘蓋在韓之西界,与汾相近也。正義按:陘庭故城在絳州曲沃縣西北二十里汾水之陽。 注2索隱劉氏云:“此河上蓋近河之地,本屬韓,今秦得而城。” 后五年,昭王用應侯謀,縱反閒賣趙,趙以其故,令馬服子1代廉頗2將。 秦大破趙于長平,遂圍邯鄲。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3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急,以兵二万人降趙。應侯席□請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應侯罪當收三族。秦昭王恐傷應侯之意,乃下令國中:“有敢言鄭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賜相國應侯食物日益厚,以順适其意。后二歲,王稽為河東守,与諸侯通,坐法誅。4而應侯日益以不懌。 注1索隱趙括之號也。故虞喜志林云“馬,兵之首也。號曰‘馬服’者,言能服馬也”。 注2索隱鄒氏音匹波反。 注3集解徐廣曰:“在五十年。”索隱注徐云五十年,据秦本紀及年表而知之也。 注4集解徐廣曰:“五十二年。” 昭王臨朝歎息,應侯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优拙。1夫鐵劍利則士勇,倡优拙則思慮遠。夫以遠思慮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圖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畔,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欲以激勵應侯。2應侯懼,不知所出。蔡澤聞之,往入秦也。 注1正義論士能善卒不戰。 注2索隱激音擊。 蔡澤者,燕人也。游學干諸侯1小大甚觿,不遇。而從唐舉相,2曰:“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3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舉孰視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4魋顏,蹙齃,5膝攣。 6吾聞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知唐舉戲之,乃曰:“富貴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愿聞之。”唐舉曰:“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蔡澤笑謝而去,謂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齒肥,7躍馬疾驅,怀黃金之印,結紫綬于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去之趙,見逐。之8韓、魏,遇奪釜鬲9于涂。聞應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于秦,應侯內籩,蔡澤乃西入秦。 注1正義不待禮曰干。 注2集解荀卿曰:“梁有唐舉。”索隱荀卿書作“唐莒”。 注3索隱按:左傳“國子實執齊秉”,服虔曰:“秉,權柄也”。 注4集解徐廣曰:“曷,一作‘偈’。偈,一作‘仰’。巨,一作‘渠’。”索隱曷鼻謂鼻如蝎虫也;巨肩謂肩巨于項也:蓋項低而肩豎。偈音其例反。 注5索隱*(上)*魋音徒回反。魋顏謂顏貌魋回,若魋梧然也。齃音烏曷反。 蹙齃謂鼻蹙眉。 注6集解攣,兩膝曲也。徐廣曰:“一作‘率’。”索隱謂兩膝又攣曲也。 注7集解持粱,作飯也。刺齒二字當作“嚙”,又作“齕”也。索隱持梁謂作梁米飯而持其器以食也。按:刺齒二字字誤,當為“嚙”字也。嚙肥謂食肥肉也。 注8集解之,一作“入”。 注9集解爾雅曰:“款足者謂鬲。”郭璞曰:“鼎曲恭。”索隱父歷二音。款者,空也。空足是曲足,云見爾雅,郭氏云“鼎曲恭”也。按:以款訓曲,故云“曲恭”也。 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應侯聞,曰:“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說,吾既知之,觿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困我而奪我位乎?”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百体堅強,手足便利,耳目聰明而心圣智,豈非士之愿与?”應侯曰:“然。”蔡澤曰:“質仁秉義,行道施德,得志于天下,天下怀樂敬愛而尊慕之,皆愿以為君王,豈不辯智之期与?”應侯曰:“然。”蔡澤复曰:“富貴顯榮,成理万物,使各得其所;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澤流千里,1世世稱之而無絕,与天地終始:豈道德之符而圣人所謂吉祥善事者与?”應侯曰:“然。” 注1集解徐廣曰:“一本無此字。” 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1复謬曰:“何為不可?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极身無貳慮,盡公而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治;披腹心,示情素,蒙怨咎,欺舊友,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為秦禽將破敵,攘地千里。 吳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為危易行,行義不辟難,2然為霸主強國,不辭禍凶。大夫种之事越王也,主雖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絕亡,盡能而弗离,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怠。 若此三子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雖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注1集解式絀反。 注2集解徐廣曰:“一云‘不困毀訾’。” 蔡澤曰:“主圣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吳,申生孝而晉國亂。 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僇辱而怜其臣子。1今商君、吳起、大夫种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夫人之立功,豈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應侯稱善。 注1索隱言以比干、子胥、申生皆以至忠孝而見誅放,故天下言為其君父之所僇而怜其臣子也。 蔡澤少得閒,因曰:“夫商君、吳起、大夫种,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愿矣,閎夭事文王,周公輔成王也,豈不亦忠圣乎?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种其可愿孰与閎夭、周公哉?”應侯曰:“商君、吳起、大夫种弗若也。”蔡澤曰: “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惇厚舊故,其賢智与有道之士為膠漆,義不倍功臣,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應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澤曰:“今主親忠臣,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君之設智,能為主安危修政,治亂強兵,批患折難,1廣地殖谷,富國足家,強主,尊社稷,顯宗廟,天下莫敢欺犯其主,主之威蓋震海內,功彰万里之外,聲名光輝傳于千世,君孰与商君、吳起、大夫种?”應侯曰:“不若。”蔡澤曰:“今主之親忠臣不忘舊故不若孝公、悼王、句踐,而君之功績愛信親幸又不若商君、吳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祿位貴盛,私家之富過于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于三子,竊為君危之。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進退盈縮,与時變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圣人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報,意欲至矣,而無變計,竊為君不取也。且夫翠、鵠、犀、象,其處勢非不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餌也。 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禮節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時,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驕,常与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絕。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于葵丘之會,有驕矜之志,畔者九國。吳王夫差兵無敵于天下,勇強以輕諸侯,陵齊晉,故遂以殺身亡國。夏育、太史噭2叱呼3駭三軍,然而身死于庸夫。4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處儉約之患也。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數万之師以与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并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坑馬服,誅屠四十余万之觿,盡之于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賴,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后,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于杜郵。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卑減大臣之威重,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南收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党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因辱為榮,墾草入邑,5辟地殖谷,率四方之士,專上下之力,輔句踐之賢,報夫差之讎,卒擒勁吳。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句踐終負而殺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禍至于此。此所謂信而不能詘,6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長為陶朱公。君獨不觀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7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8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道,又斬范、中行之涂,六國不得合從,棧道千里,通于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如是而不退,則商君、白公、9吳起、大夫种是也。吾聞之,‘鑒于水者見面之容,鑒于人者知吉与凶’。書曰‘成功之下,不可久處’。四子之禍,君何居焉?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觀,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許由、延陵季子之讓,喬松之壽,孰与以禍終哉?即君何居焉?忍不能自离,疑不能自決,必有四子之禍矣。易曰‘亢龍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愿君孰計之!”應侯曰:“善。吾聞‘欲而不知*(止)**[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止]*,失其所以有’。先生幸教,睢敬受命。’于是乃延入坐,為上客。 注1索隱批,白結反,又音丰雞反。批患謂擊而卻之。折音之列反。 注2索隱二人勇者,夏育、賁育也。噭音皎。 注3集解徐廣曰:“呼,一作‘喑’。”正義呼,火故反。 注4索隱按:高誘云“夏育為田搏所殺”。然太史噭未知為誰所殺,恐非齊襄王時太史也。 注5索隱劉氏云:“入猶充也。謂招攜离散,充滿城邑也。” 注6索隱信音申。詘音屈。謂志已展而不退。 注7集解班固弈指曰:“博縣于投,不必在行。”駰謂投,投瓊也。索隱言夫博弈,或欲大投其瓊以致胜,或欲分功者,謂觀其勢弱,則投地而分功以遠救也,事具小爾雅也。按:方言云“所以投博謂之枰”。音平,局也。 注8正義施猶展也,言伐得三川之地。以實宜陽,言展開三川,實宜陽。 注9集解徐廣曰:“白起。” 后數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辯士,明于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以寄秦國之政。臣之見人甚觿,莫及,臣不如也。臣敢以聞。”秦昭王召見,与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范睢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蔡澤相秦數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于秦。 太史公曰: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范睢、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強弱之勢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惡能激乎?1 注1索隱二子,范睢、蔡澤也。睢厄于魏齊,折脅折齒;澤困于趙,被逐□鬲是也。惡音烏,激音擊也。 【索隱述贊】應侯始困,托載而西,說行計立,貴平寵稽。倚秦市趙,卒報魏齊。綱成辯智,范睢招攜。勢利傾奪,一言成蹊。 ------------------ YOUTH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