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索隱案:篇言十二,實□十三者,賤夷狄不數吳,又霸在后故也。不數而□之者,闔閭霸盟上國故也。 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1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鳴呼,師摯見之矣!2紂為象箸3而箕子唏。4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及至厲王,以惡聞其過,5公卿懼誅而禍作,厲王遂奔于彘,6亂自京師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強乘弱,興師不請天子。 然挾王室之義,7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8諸侯恣行,9淫侈不軌,賊臣□子滋起矣。齊、晉、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晉阻三河,齊負東海,楚介江淮,十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興,更為伯主,文武所□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于魯而次春秋,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鐸椒為楚威王傳,為王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卒四十章,為鐸氏微。□趙孝成王時,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觀近勢,亦著八篇,為虞氏春秋。□呂不韋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觀尚古,刪拾春秋,集六國時事,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為呂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不同胜紀。漢相張蒼歷譜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義,頗著文焉。□ 注1索隱案:劉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譜。譜起周代。藝文志有古帝王譜。又自古為春秋學者,有年歷、譜諜之說,故杜元凱作春秋長歷及公子譜。蓋因于舊說,故太史公得讀焉”也。 注2集解鄭玄曰:“師摯,太師之名。周道衰微,鄭□之音作,正樂廢而失節,魯太師摯識關雎之聲,首理其亂也。” 注3索隱鄒氏及劉氏皆音直慮反,即鯷也。今案:箕子云“為象箸者必為玉桮”,則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4索隱唏,嗚歎聲,音許既反。又音希,希亦聲余,故記曰“夫子曰嘻其甚也”,亦餼音也。 注5索隱惡,烏故反。過,古臥反。故國語云“厲王止謗,道路以目”是也。 注6索隱彘,地名,在河東,后為永安縣也。 注7索隱挾音協也。 注8索隱伯音霸。五霸者,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9索隱下孟反。 注十索隱介音界,言楚以江淮為界。一云介者夾也。 注□索隱文去重。去,羌呂反。重,逐龍反。言約史記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索隱傳音逐宣反。 注□索隱鐸椒所撰。名鐸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詞故也。 注□正義案:其文八篇,藝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索隱荀況、孟軻、韓非皆著書,自稱“子”。宋有公孫固,無所述。此固,齊人韓固,傳詩者。 注□索隱案:張蒼著終始五德傳也。 注□索隱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斷其義,馳說者騁其辭,不務綜其終始;歷人取其年月,數家1隆于神運,2譜諜獨記世謚,其辭略,欲一觀3諸要難。4于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表見春秋、國語學者所譏盛衰大指著于篇,為成學治古文者5要刪焉。6 注1索隱上音疏具反,謂陰陽術數之家也。 注2集解徐廣曰:“一作‘通’也。” 注3索隱壹觀。音官。 注4索隱下奴丹反。 注5集解徐廣曰:“一云‘治國聞者’也。” 注6索隱為成學治文者要刪焉。言表見春秋國語,本為成學之人欲覽其要,故刪為此篇焉。 【索隱述贊】太史表次,抑有條理。起自共和,終于孔子。十二諸侯,各編年紀。興亡繼及,盛衰臧否。惡不揜過,善必揚美。絕筆獲麟,義取同恥。 ------------------ YOUTH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