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四章 波蘭的覆滅


  德國的侵略計划——波蘭不完善的部署——炮隊与坦克的劣勢——波蘭空軍的毀滅——第一星期——第二星期——波蘭英勇的反攻——殲滅戰——蘇聯的出兵——華沙電台沉默了——現代的閃電戰——我在9月21日提出的備忘錄——我們當前的危險——我在10月1日的廣播演說

  這時候,我們圍坐在內閣的會議桌旁,眼見一個弱國,按照希特勒的方法和蓄謀已久的計划,几乎就像由机械操作那樣迅速地遭到了毀滅。波蘭三面遭受德國的進攻。侵犯的軍隊,共計五十六個師,其中包括所有它的九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第三集團軍(八個師)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華沙和比亞威斯托克。第四集團軍(十二個師)奉命從波美拉尼亞出發,消滅但澤走廊的波蘭軍隊,然后再沿維斯杜拉河兩岸向東南行動,進攻華沙。面對波森凸出點的邊境,由德國后備部隊防守,但在他們的右翼一直向南,則是第八集團軍(七個師),該軍的任務是掩護主攻部隊的左翼。擔任主力進攻的是第十集團軍(十七個師),奉命直攻華沙。再向南一點,是負有雙重任務的第十四集團軍(十四個師),第一個任務是占領克拉科夫以西的重要工業區;第二個任務是如果主攻前線順利進展,它就直攻波蘭東南部的倫貝格(即利沃夫)。
  所以,德軍對于邊境的波蘭軍隊准備首先予以突破,于是再以兩個鉗形攻勢,把它們壓服包圍起來;第一個鉗形攻勢是從北方和西南進攻華沙;第二個鉗形攻勢,也就是范圍更大的,是由從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前進的第三集團軍与攻占倫貝格以后的第十四集團軍會師所組成的。這樣,從對華沙鉗形合圍中逃出的波蘭軍隊,進入羅馬尼亞的退路就被切斷。德國出動了一千五百多架新式飛机,在波蘭上空進行狂轟濫炸。它們的第一任務,是要壓倒波蘭空軍,第二步再協助戰場上的陸軍,此外,再襲擊軍事設置以及所有的公路与鐵路交通。同時,它們也要把戰爭恐怖散布到四面八方。
  波蘭軍隊在人數与裝備方面,都遠非入侵部隊的敵手,而且它們的部署也不明智。它們把所有的部隊都散布在它們本國的邊境一帶。同時它們也沒有集中的后備部隊。它們既采取自大和傲慢的方式反抗德國的野心,卻又害怕人們責備它們挑釁,不敢在适當的時机動員,來對付向它們周圍大量集中的敵軍。當時波蘭軍隊已經做好或將要做好作戰准備以應付最初的突然襲擊的,共有三十個師,只占現役軍隊的三分之二。形勢變化的迅速,和德國空軍的猛烈阻撓,使波蘭其余的軍隊無法在整個前線陣地被突破以前赶到增援,而只是卷入了最后的崩潰。因此,三十師波蘭部隊,面臨著比它們數量几乎多一倍的半圓形大包圍,而在它們自己后面,卻毫無支援。而且,它們還不僅在人數上處于劣勢,它們的大炮遠不如敵人。它們只有一個裝甲旅,卻要應付當時被稱為德國裝甲部隊的九個師。它們共有十二個騎兵旅,英勇地抗擊成群結隊的坦克和裝甲車,可是它們的大刀和長矛,卻不能損害這些坦克和裝甲車。它們所有的九百架第一線飛机,其中或許有半數是新式的,遭到了敵人的出其不備的襲擊,多數還沒有飛上天空,就已經被摧毀了。
  德國軍隊按照希特勒的計划,在9月1日出動,它的空軍首先出動襲擊波蘭飛机場上的波蘭空軍中隊。在兩天之內,波蘭的空軍實際上已被殲滅。在一個星期內,德國軍隊已深入波蘭。波蘭軍隊在各處都作了英勇的抵抗,但終歸無效。所有邊境上的波蘭軍隊,除了在波森兩翼已深深陷于包圍中的兵團外,都被驅向后退。在羅茲的兵團,被德國第十集團軍的主力截成兩段,一部向東退到拉多姆,另一部被迫而向西北撤退;德國的兩個裝甲師,就穿過這個突破口,直扑華沙。
  在更北面一點,是德國第四集團軍,它到達而且渡過了維斯杜拉河,折而沿著河流扑向華沙。只有波蘭北部的兵團,能夠阻止德國第三集團軍的進攻。可是不久,他們就被包抄,不得不退到納雷夫河,防守河岸預先准備好的唯一相當堅強的防線。這就是閃電戰第一個星期的結果。
  第二個星期的特點,是劇烈的戰斗,結果名義上約有二百万人的波蘭軍隊,潰不成軍,不再成為有組織的武裝力量。
  在南方德國第十四集團軍繼續推進到桑河。曾經退到拉多姆的四個波蘭師,就在這支軍隊的北面被包圍殲滅。第十集團軍的兩個裝甲師沖到了華沙郊外,但是因為沒有步兵跟隨著,遭到華沙市民組織起來的殊死抵抗,不能有所進展。華沙的東北是德國第三集團軍,從東面包圍華沙,其左翼縱隊到達了距离戰爭前線有一百哩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
  波蘭軍隊,就是在對華沙的鉗形攻勢的合圍下進行搏斗而犧牲的。在波森的波蘭兵團,和由于德國軍隊猛攻而自索恩和羅茲撤退的几師人會合,現在總數共有十二個師。德國第十集團軍由比較薄弱的第八集團軍作掩護,突過這支波蘭部隊的南翼,涌向華沙。雖然實際已被包圍,波蘭的波森兵團司令庫特爾齊亞將軍,決定向南進攻德軍主力的側翼。這次英勇果敢的波蘭反攻,即所謂“布祖腊河之役”,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局勢,不僅吸住了德國第八集團軍,以及一部分第十集團軍,使它們不得不放棄華沙的目標,甚至從北方吸引來第四集團軍的一個兵團。波森兵團,在所有這些強大的軍隊的進攻下,在毫無抵抗的空中轟炸的強大壓力下,維持它們的永垂不朽的光榮戰斗達十天之久;最后,在9月19日這天全軍覆沒。
  同時,外圈鉗形圍攻的部隊已經會師合圍。第十四集團軍在9月12日到達倫貝格的外圍,向北進擊,在17日和越過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第三集團軍部隊會師。現在已經團團合圍,沒有一線之路可供离散的及敢于冒險的人逃脫了。20日,德國人宣布,維斯杜拉河之戰,“是自古至今最大的殲滅戰之一。”
  現在輪到蘇聯來采取行動了。他們現在所謂的“民主”,就要具体地表現出來了。9月17日俄國軍隊蜂擁地越過了几乎毫無防御的波蘭東部邊境,在一個廣闊的前線地帶,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西猛進。18日,它們占領了維爾納(維爾紐斯),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它們的合作者德國軍隊相會。在上次大戰中,布爾什維克党人違背他們和西方協約國所訂的庄嚴協定,就在此地單獨和德皇時代的德國媾和,并且屈辱地接受了德國嚴酷的媾和條件。而現在俄國共產党人,竟和希特勒的德國,就在這個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地方,握手言歡。波蘭的覆滅以及它全部被征服的過程,進行得很快。
  可是華沙和莫德林尚未被征服。華沙的抵抗,主要是由于民眾激昂的愛國情緒,真是偉大悲壯,但卻毫無希望。經過了許多天猛烈的空中轟炸,以及許多從平靜的西線,通過東西向的主要公路,迅速調來的重炮隊的瘋狂的炮擊,華沙電台終于停止播送波蘭國歌,而希特勒便進入了這個一片廢墟的城市。莫德林是維斯杜拉河下游二十哩的一個要塞,曾經收容了索恩的兵團殘部,繼續苦戰,直到28日為止。于是,在一個月中,一切都告結束。一個擁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國家就這樣陷于殘酷的桎梏之中,而對它施加這种桎梏的人們不僅要征服,而且要奴役,甚至要消滅它的廣大人口。
  我們已經看見了現代閃電戰的一個完整的標本;看見了陸軍与空軍在戰場上的密切配合;看見了對于一切交通線及任何可以成為目標的城鎮所進行的猛烈轟炸;看見了活躍的第五縱隊的身手;看見了間諜和傘兵隊的任意使用。最重要的是,看見了大批裝甲部隊勢不可擋地向前沖鋒陷陣,然而,波蘭人卻不是忍受這种苦難的最后一個民族。

         ※        ※         ※

  蘇聯的軍隊繼續向前推進,直到它們和希特勒商妥的界線為止,到了29日,蘇德兩國瓜分波蘭的和約正式簽字。我仍然确信蘇德之間有深仇大恨,并相信這种仇恨絕難消釋,而且我始終希望,蘇聯一定會由于局勢的逼迫而倒向我們方面。
  因此,對于蘇聯這种無情殘暴的政策,我雖然感覺十分憤慨,而且在內閣中,在我周圍的人們雖然情緒激動,但我仍保持冷靜。我對蘇聯從來不抱任何幻想。我知道他們不承認任何道德准則,只顧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至少他們對于我們并沒有承擔任何義務。此外,在有關生死存亡的戰爭中,我們的憤怒,必須服從于擊敗當前的主要敵人這一目標。我決心對他們可憎的行為,進行最好的解釋。因此,我在9月25日致戰時內閣一文中,用冷靜的口气說:
  雖然俄國人由于在最近的談判中表現出最嚴重的背信棄義的行為而應該受到譴責,但伏羅希洛夫元帥曾經提出,如果俄國作為波蘭的盟國,俄國軍隊應該占領維爾納(維爾紐斯)和倫貝格,這個要求,是一個完全正當的軍事要求。但它卻被波蘭拒絕,拒絕的理由,雖是很自然的,但現在看來,卻不夠充分。結果,俄國以波蘭的敵人的地位所占領的界線和陣地,正是它當初作為一個极不可靠的和被猜忌的朋友可能占領的那些地方。事實上的差別,并沒有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大。俄國人動員了极大的軍隊,而且已經顯示出他們自己能夠從他們戰前的陣地迅速地向無數方推進。他們現在已和德國在邊界相對峙,而德國要想不防守這個東部戰線,是絕不可能的。它必須留駐一支龐大的德國軍隊加以防守。据我了解,甘默林將軍估計這支軍隊至少有二十個師,但很可能它有二十五個師,甚至更多,因此,一個東部戰線是可能存在的。
  但是,很可能,一個對于俄國、英國和法國都有共同利益的東南戰線也會建立起來。這只北极熊的左掌已經堵住了由波蘭到羅馬尼亞的通道。俄國對于巴爾干國家的斯拉夫民族有著傳統的利害關系。德國人到達黑海地區,將成為對于俄國的一個极大的威脅,而對于土耳其來說,情況也是如此。
  這兩個國家當然要共同努力來防止這种局面的發生。這正直接地滿足了我們的愿望,而且也絕不會同我們對土耳其的政策發生抵触。俄國很可能要強占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
  但這并不一定就會同我們的主要利益發生沖突,因為我們的主要利益是要制止德國向東南歐發展。羅馬尼亞在上次大戰期間,獲得了重大的利益,因為協約國的胜利使它免于徹底的失敗;如果在這次戰爭結束時,它僅僅喪失了比薩拉比亞及多布魯加的南部地區,它就是很幸運的了,因為為了巴爾干集團的利益,它應該樂意地將多布魯加讓与保加利亞。就現在所能作出的判斷來說,俄國的行動所產生的反應,在整個巴爾干半島,特別是在南斯拉夫,是有利的。因此,除了一個可能的東部戰線外,一個可能的東南戰線也會建立。它將形成一個新月形,由里加灣直到亞得里亞海之濱(也許從那里繼續延伸,越過勃倫納到達阿爾卑斯山脈)。
  我們當然非常愿意所有這些國家一同攻打這個唯一的共同敵人——納粹德國;隨著時間的轉移,這种可能性不應該加以排除。如果德國經過匈牙利攻打羅馬尼亞,或退一步說,如果它攻打南斯拉夫,上述的可能性很快就要實現。我們現在實行的政策,就是要鼓勵建立這個戰線,增強這個戰線,而且在這個戰線的任何部分遭到襲擊時,努力使它同時行動起來。看來,這种政策是絕對正确的。這种政策意味著要同俄國重新建立關系,正如外交大臣已經很快地預見的那樣。同時,這种政策也要求我們必須遵循首相宣布的下列政策;我們自己不要承諾對任何特殊領土問題的解決,而集中英法兩國的全部努力以粉碎希特勒主義,同時要保證“德國的恐怖”在將來很長的時期內,不會再重新落在西方民主國家身上。最后一點,對法國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非常确切地体現在首相的這段話中:“我們的總目標……就是要把歐洲從它對于德國侵略所抱的那种永久而反复出現的恐懼中解救出來,并使歐洲各國人民能夠保持他們的自由与獨立。”這种說法應當經常而普遍地加以宣傳。
  根据這些總的估計,我們如何處理同土耳其的談判,就比較容易考慮。我不認為,處理這個問題就像當初傳說希特勒將用二十八個師等等去侵犯羅馬尼亞的時候那么急迫。現在看來,那個家伙由于受到警告而不去從事他在東線的事業了;不過,他當然會隨時重新使用他的威脅,而我們還有一個主要的利害問題,即使得所有的巴爾干國家和東部戰線對德國采取敵對行動,因此,締結土耳其條約,似乎是最重要的。1
   
  1見附錄(11)
   
  倘若最后局勢的變化是希特勒在東線受到阻礙(當然,這點在現在還不能确定),在他面前有三种抉擇:
  (1)對西線發動主力進攻,這個進攻可能取道比利時,而且順道占領荷蘭;
  (2)對英國工厂和海軍軍港等,或許對于法國飛机制造厂,展開猛烈的空襲。
  (3)首相所說的那种“和平攻勢”。
  按我個人意見,我相信只有在德國在比利時和盧森堡邊界對面集中了至少三十個師,上述第(1)點,才可能發生。
  至于第(2)點,那個家伙似乎很可能采取這种做法;不過,他也可能不這樣做,或許他的那些現在看來更有威權的將軍們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為害怕空襲不可避免地將造成大屠殺,因而同英國結下了血海深仇,也許將美國也卷入漩渦。至于第(3)點,如果他沒有嘗試第(2)點,那么,看來,我們的責任和政策應該是:拒絕一切能使他擺脫困境的方案而讓他在冬季自作自受。与此同時,我們加速武裝自己并組成我們的同盟。因此,總的前景似乎遠比1914年的秋天有利,因為當時法國的大部分領土已被占領,而俄國在坦嫩堡又一敗涂地。
  但是上述第(2)點始終未被排除。這是當前令人不安之處。
  10月1日我在廣播中又說:
  波蘭再一次遭到了兩個大國的侵略。這兩個大國曾經同其他大國一起奴役波蘭達一百五十年之久,但卻不能摧毀波蘭民族的精神。華沙的英勇抵抗,表明波蘭的靈魂是不可毀滅的,表明它正和一塊岩石一樣,暫時間固然可以被浪潮淹沒,但終究會顯露出來,仍舊是一塊岩石。
  俄國實行了一個冷酷的利己政策。我們本來可以希望俄國軍隊以波蘭的友邦和盟國的地位,而不是以侵略者的身份,駐守他們現在的陣線,但俄國軍隊所以要駐守在這個陣線上,顯然是為了本國安全的需要,以防御納粹的威脅。無論如何,這里有了一道防線,而且是納粹德國不敢貿然進攻的一個東部防線已經建立起來了……
  我不能向你們預言俄國的行動。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謎中之謎,但是也許有一個可以揭開謎底的秘訣,這個秘訣,就是俄國的國家利益。德國要想在黑海沿岸樹立自己的勢力,或蹂躪巴爾干國家并征服東南歐的斯拉夫民族,這些都是与俄國的利益和安全不相容的。如果這樣做,則將違背俄國歷史性的生存利益。
  首相對我的言論,表示完全同意。他在寫給他的妹妹的一封信中說:“我們剛才正在听溫斯頓發表一篇非常出色的廣播演說。我的見解和他完全相同。我們相信俄國永遠會按照它自認為是本身利益的需要而采取行動。絕不能相信,它會認為德國的胜利以及接踵而至的德國對歐洲的統治,是對它有利的。”1
   
  1法伊林,前引書,第425頁。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