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棋王》和《爸爸爸》 “文化尋根派”作家群中,北京的阿城和湖南的韓少功是很有代表性的兩位。他們的小說《棋王》2 和《爸爸爸》3 分別体現出了不同類型的文化尋根意識:前者以對傳統文化精神的自覺認同而呈現出一种文化的人格魅力,后者則站在現代意識的角度,對民族文化形態表達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詢了在這种文化形態下的生命本体意識。 阿城原是一位畫家,在1984年首次發表文學作品,處女作就是被譽為“尋根文學”扛鼎之作的中篇小說《棋王》。這部作品和阿城隨后一气寫下的《孩子王》、《樹王》皆取材于他本人親歷的知青生活,但無論在主題意旨還是表現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說有很大不同。阿城無意去描繪一种悲劇性的歷史遭遇和個人經驗,也避免了當時流行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風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敘說中,傳達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認同。 《棋王》的主要魅力來自于主人公王一生。這是一個在歷史旋渦中具有獨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的整個人格中投射著久遠的、富有無限生机的文化精神,這使他雖以一己的單薄存在,卻顯現出了無可比擬的頑強精神和文化魅力。小說中寫王一生天性柔弱,在“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浩劫中,像他這种小人物好比狂風中的沙粒,要在不能自主的命運中獲得意義和价值,唯一的力量只能來自于內心,尋求自身精神的平衡和充實。小說從知青离城的送別寫起,首先就以“車站是亂得不能再亂”之句來映襯王一生獨坐一旁的內心宁靜,而后通過寫他對于“吃”的高度重視,暗示了對生命价值的尊重,在他那种處世不惊、怡然自得的性格刻畫中,已經悄悄拉開了這個人物与時代規范下的知青形象的距离,成為知青文學中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典型。 小說最精彩的地方還在于對他痴迷于棋道的描繪。王一生從小竿迷戀下象棋,但把棋道与傳統文化溝通,還是起因于一位神秘的拾垃圾的老頭傳授給他道家文化的精髓要義,這便是陰陽之气相游相交,“若對手盛,則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時,造成克勢。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讓對手入你的勢。這勢要你造,需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即是道……”這里講的都是下棋的要領,但同時也是講万事万物的造化之道,王一生以生命的本能領悟了這些道理,把棋道和人格融為一体,此后他的人生變成一种“無為而無不為”的体現。他不囿于外物的控制,卻能以“吸納百川”的姿態,在無為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著自己的人生境界。小說中對王一生獨特個性的描繪便集中在這個方面:他看似陰柔孱弱,其實是在無所作為中靜靜地積蓄了內在的力量,一旦需要他有所作為時,內力鵲起,陰极而陽复,他便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能量。這仍体現在他的棋藝上,最突出的表現是王一生在同九個高手之間的“車輪大戰”中,把全部潛能都發揮出來,取得大胜,作品中對這一場赴的描繪是极動人的: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支在膝上,鐵鑄一個細樹樁,似無所見,似無所聞。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發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彌漫開來,灼得人臉熱。 在這九局連環大戰中,王一生的生命之光和盤托出,与茫茫宇宙气息相貫通,實現了人格力量的充分展示,也完成了傳統文化精神在個体身上的再造和复活。 阿城在塑造王一生這個人物形象、寫出他的無為的人生態度与有為的創造力時,力圖表現古代道家文化思想。貫穿在小說里的是有為与無為、陰柔和陽剛的相互轉化,生命歸于自然、得宇宙之大而獲得無限自由的所謂“道理”,并進而把這种傳統文化精神与當代人生聯系起來,賦予其進取的現代意義。但作家沒有直接講述這些“道理”,而是將其隱沒于饒有風趣的故事和生動的藝術描寫里而不彰。這正是《棋王》作為“尋根文學”作品的獨特的价值取向。 韓少功的中篇小說《爸爸爸》以一种富于想象力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通過描寫在湘山鄂水之間一個原始部落的歷史變遷,把祭祀打冤、迷信掌故、鄉規土語揉合在一起,刻畫出了一幅具有象征色彩的民俗畫,其中隱喻著封閉、凝滯、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態。小說体現出強烈的主体理性批判精神,對這种文化狀態的各种劣根性內容給予深刻的揭露,《爸爸爸》里的文化批判精神特別体現在小說對于民族文化形態中理性迷失的可怕揭示。作家從現代意識的角度出發,在對雞頭寨的原始生存方式的審視中,發掘出其文化构成的巨大缺陷,這就是在其“文化之根”中缺少著理性的自覺,并且這一缺陷延伸至今天的生活現實。這個文化批判的主題是通過對“丙崽”這一形象的描繪完成的,丙崽是個只會嘟噥“爸爸爸”和“Ⅹ媽媽”這兩句話的白痴小涪,他的存在無疑是象征了人類生存中的丑惡、頑固和渾渾噩噩的一面。但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厭惡的人物竟然得到了雞頭寨全体村民的頂禮膜拜,尊稱其為“丙大爺”,成為指點迷津的神靈。在此,缺少正常理性的丙崽恰該也揭示出其他人的精神病態:理性迷失之后的愚昧与殘忍。這也就難怪村人們為什么祭告神靈要殺人,且与雞尾寨發生了你死我活的爭戰,做出种种從現代文明角度看來是毫無人性的事情。讓人惊奇的是部落里經過一次生死劫難之后,獨獨丙崽不死,依然喊著“爸爸爸爸爸”,依然頑固地生存下去。丙崽作為一個象征性的形象,顯然還意味著傳統与當代現實之間的某种聯系,丙崽死不了,也就表明了那些古老文化的丑陋之處是難以根除掉的。 除了文化批判的內容之外,《爸爸爸》還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地方。作家在小說中把筆触探向了生命的本体存在,探索著生命的起源、生存的艱難及生命存在的方式和意義。比如丙崽的那兩句讖語般的口頭禪,包括了人類生命創造和延續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態,這也正是他受到村民禮拜的原因所在;又如丙崽的母親用“剪鞋樣、剪酸菜、剪指甲”的剪刀去為人接生,剪出了山寨里的整整一代人,這無疑也是隱喻著生命延續的頑強和無理性;還有那個裁縫仲滿,因為不滿世風日下,深感愧對先人,便熬了毒藥与村民一起面向東方而坐飲,祖先是從那里來的,他們也要回到那里去,這殉死的場赴顯然与原始部落的某种風俗有關,但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卻似乎含有個体生命和种族生命之間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這樣的描寫打破了小說情節所依賴的因果關系,出現了以意象為主体、以感應為聯系環節的新的審美思維形態。 由于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運用,這部小說的內涵不可能拘泥于具体時空中的意義,而能產生出种种神奇的聯想:由具象到抽象、由經驗到超驗,在漫天濃霧、閉塞幽暗、山水禽獸皆有靈气的神秘氛圍中,在丙崽和他娘、祠堂、仁寶和父親仲滿、谷神、姜涼与刑天等奇奇怪怪的人物背后,聯想到久遠的歷史和今天之間的關系,將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与思考。 ------------------ 轉自宇慧文學世界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