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李斯万万沒想到趙高會說出如此大逆之言,出于激憤和恐懼,禁不住義正辭嚴起來。 皇帝駕崩,儲君未立,國事微妙,政務千頭万緒,攪得他心煩意亂。最讓他頭疼的是,剛才下面密報,說因天气炎熱,始皇的龍体已經開始變臭,恐怕到不了咸陽,就會龍气熏天。到了那時,上崩之事,即使不被人猜破,也會被人嗅出。情急之中,他只好命手下赶快去買一車鮑魚,隨那溫(車京)車一起行進。眾人若不辨其臭,或許可以遮掩過去。對外只說皇上脾胃大開,突然想吃海鮮了。 正在處理這項急務,趙高卻來添亂。不過,他慷慨激昂了一下,轉面一想,現在得罪趙高無益,于是又婉轉了語气: “立君之事,恐怕不是你我人臣應該私下商議的吧。” 趙高寬厚地一笑,一副心無芥蒂的樣子,只是問: “丞相自忖:与蒙恬相比如何?” 李斯被猛一問,有些莫名其妙: “此話怎講?” “論文才武略,是否胜過蒙恬?診功業政績,是否蓋過蒙恬?論遠謀近算,是否高過蒙恬?論民間形象,是否好過蒙恬?論与皇于扶蘇的關系,是否深過蒙恬?”趙高不緊不慢地問道,句句緊逼,一气不喘。 李斯想了想,說: “不如。那又如何?” 趙高向前傾了傾身子,放低了聲音,再次懇切地說:“說一句貼心的話,希望丞相不要見怪。” “府令盡管直言,千万不要見外。”李斯也顯得真誠起來。 “高本是宮中一個跑腿打雜的顧役,不足道也。只因精于御術,得以伺候皇帝;又固粗通刑律,會寫一些刀筆之文,得以掌管文秘符印之事。到如今,于宮中管事已經二十多年了。這其間,看過多少騰達衰敗,耀升黜降!”趙高歎了口气,看著李斯,繼續說,“只有一事從未見過,那就是被罷免的丞相有封及二世者。歷朝相國,下場好的不多,被誅殺的也不是沒有!這一點丞相不會不知吧!” 李斯心里一個寒噤,想起當年的呂不韋,表面上仍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樣子。 趙高又說道: “皇帝今有二十余子,量多質高,其中,長子扶蘇剛毅而武勇,待人誠懇而有信。扶蘇一旦回到咸陽,必被擁立為帝;而扶蘇一旦即位,必用蒙括為相。那時,丞相大人是不是能夠安穩地帶著那塊通侯之印榮歸故里,就說不好了。” 李斯听了,心想趙高說得不錯,嘴上卻不愿附和。他站起身來,在房里蹬了几步,然后淡淡地說: “府令還是回去吧!李斯奉主之詔,听天之命,一心一意而已,用不著為我多慮!” 趙高坐正身子,冷冷笑道: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圣?我這不光是在為丞相設想,也是在為社稷考慮呢!” 李斯默然,許久,向天一揖,然后轉向趙高: “我李斯本是上蔡布衣,閭巷黔首,皇上一路提拔,破格重用,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多有尊位,親戚皆有重祿,書生一生,已經無求了。今皇上將天下存亡安危囑托于臣,重擔在肩,豈可辜負?自古以來,忠臣沒有為保全自己而貪生怕死的,當官為吏也該盡責盡職。趙兄不要多言了,不然,會讓我李斯犯下大錯的。” 李斯說完,感到胸腔腹內,正气上升,邪气下降,心中赤熱,五內充實,自我感覺甚好,一時大義凜然得競有些坐不下來了。 趙高見話不投机,越扯越遠,怕一旦談崩,坏了立嗣奪權的大事,于是赶緊也站起來,滿臉堆笑,抱拳執禮,柔聲細气地說: “丞相言重了!大人忠君愛國,正直無私,天下盡知,高与丞相相交數十年,難道對此還有怀疑!?但是,圣人知微見著,見未知本,應能順乎朝代,抓住机會,走在時代之前列。世無常法,政策多變,圣人創制,小人循之。如今,天下命運就在丞相之手。郡縣异動,便是反叛;朝官謀事,就是逆篡。但愿相受托于上,可以代表朝廷;位居中樞,可以稱得上中央。為國選立明君,名正言順,成就的是千秋之業,万世之功。丞相万万不可推辭。” 李斯听了這話,心舒气順,人也松弛了下來。他慢慢坐下,喝了口茶,沉吟了片刻,然后,語重心長地說: “當年,晉國度易太子,三世不安;齊國兄弟爭位,相互殺戮;商紂殺叔拒謊,國為丘墟。三者逆天,國破身亡,可見傷天害理之事不可為也。我一生為人,堂堂正正,謹謹慎慎,就是害怕上天的報應呵!” 趙高听了,哈哈大笑起來,說: “想不到丞相居然還如此迷信!皇天在上,只佑成功之士;地府在下,專收倒霉之人。你我上下一心,里外配合,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哪里會有什么報應?只是多積些功德罷了。丞相此次若能听高之言,必終身為相,永遠不退,既有仙人之壽,又有圣賢之名,將來載人青史,万世景仰;若不能听高之言;丞相身危不說,還將禍及子孫,一世英名,毀于花甲之年。高為丞相想想,不能不覺得寒心。禍福當前,何去何從,全在丞相的一念之間了。” 李斯無語,沉默良久,突然問: “諸皇子中,誰能為嗣?” 趙高一愣,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赶緊說: “當然是公子胡亥。胡亥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雖不能舉一反三,但舉三反一不成問題。經高教習多年,反复灌輸,如今他量刑論法,都有板有眼,十有七八,不出差錯。再者,胡亥慈仁駕厚,輕財重士,對事理人情,心細肚明,只是有些口拙,說不出來而已,給人的感覺甚為朴實,諸皇子之中,真是無人可及。” 李斯听后,點了點頭。沒說什么。他走到窗前,推開一直緊閉的窗子,仰頭望天。窗外,飛蛾群旋,繞燈扑火;天上,星河橫空,浩瀚無際。 他長歎了一聲: “遭逢亂世,既不能死,又不知何處托命呵!” 言罷,不禁悲從衷來,潸然淚下。 趙高听了,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因也有些同感,便站在一旁,陪著垂淚。抹了一陣子眼角,到底有些忍不住了,悄聲問道: “不知高該如何回复公子胡亥?請丞相明示。” 李斯沒有回答,站在窗前,仍一動不動。 趙高等了等,又小心翼翼地試探著說: “就說‘太子之令,丞相敢不從命!’,不知可否?” 李斯點了點頭,還是沒有轉過身來。趙高暗暗一笑,悄然退下。 李斯在窗前站立了很久,他在想西北之事。讓他擔心的,其實并不是公子扶蘇,而是帶著三十万大軍的蒙恬。 次白,一份始皇的調書,由快馬飛遞,星夜奔馳,直送西北上郡軍中。這份調書,遵循慣例,依然是由丞相李斯草擬,中車府令趙高書錄,然后蓋上始皇帝的傳國玉璽,只是沒來得及讓始皇過目一下。 詔書仍是始皇一言九鼎的口吻: 朕巡天下,禱銅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与將軍蒙恬,將師數十 万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 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 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与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 賜死! 据密報說,扶蘇讀了密調,先是掩面大哭,繼而神情恍惚,最后,乘眾人一個不留神,一把奪過御賜的寶劍,割斷了自己的頸部動脈。只是那蒙恬不好對付。他自恃筑城修道有功,又是功勳世家出身,不肯去死,只得先拘在上郡屬縣陽周一地。使者几番逼供誘供,几乎是苦口婆心了,可他就是不肯認罪,更不肯主動獻出自己的生命來。 最后,還是趙高選派來了一個辦案高手,一名叫曲宮的御史,此案才一舉突破。那曲宮畢竟經驗丰富,一到便先細細查賬,以貪污罪威脅蒙恬,說他在修筑長城、馳道、阿房宮和驪山陵時,虛報民工數量,冒領勞役款項。蒙恬喊冤,為了這些重點工程,他頂風冒雪,四處巡查,鞭催棒赶,連唬帶嚇,耗盡了心力,几年來,工程皆是优質,工期從沒誤過。但几百万民工,累死過半,刑殺又過半,如今剩下的也多殘廢不全,哪里還對得上賬簿上的數目?銀兩之事更是說不清楚了。眼看一生英名有污,他只好勉強同意服毒自盡,以全名節。 听到蒙恬死了,這邊李斯才松了一口气,半懸的心也歸了位。當然,這已是第二年的事情了。 那年八月底,胡亥在驪山葬了父皇,便在咸陽即了位,人稱二世皇帝。 ------------------ 文學殿堂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