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9月16日,八路軍總部發出《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命令賀龍第120師集結主力徹底破坏宁武至軒崗段鐵路,截斷同蒲路北段的交通;聶榮臻晉察冀軍區集結主力破坏淶(源)靈(丘)公路,并奪取淶源、靈丘兩城,以打開邊區的局面,另以有力之一部于同蒲鐵路東側積极行動,配合賀龍部作戰;劉伯承、鄧小平第129師集結主力進行榆遼作戰,收复榆社、遼縣兩城。9月20日開始第二階段作戰。 聶榮臻部主力迅速由正太路北上,執行淶靈作戰任務。淶源、靈丘地區駐有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和第26師團各一部,計1500余人,另有偽軍1000余人。敵人的一些据點已經深入到抗日邊區內部。9月22日,楊成武率部隊奇襲淶源城,經過一夜激戰,1團攻占了城關東、西、南三面,大部守敵退進城內防守。2團、3團在進攻時,遭敵猛烈反擊和施放毒气。楊成武改變部署,由1團2團的一部攻擊淶源城東的敵三甲村据點。這個据點工事堅固,守敵有日偽軍80余人。 23日晚,我軍以炮兵配合,猛攻敵人碉堡,沖進村庄,激戰數小時,將守敵全部殲滅。 我軍第3團集中力量攻擊東團堡,這是由日軍士官組成的井田部隊,抵抗十分頑強,并不斷施放毒气彈。我軍勇猛沖擊,激戰1晝夜,殘敵退出堡壘,憑村几間房屋死守,并繼續施放毒气,組織反扑。我軍干部戰士几度苦戰,傷亡很大,不少人中毒,不得不撤到村邊。 25日下午,我軍再度發起猛攻,同敵人展開白刃戰。經反复沖殺,敵人支持不住,又不愿投降,遂將据點所存武器、物資、糧食全部縱火焚燒,然后跳火自盡。 聶榮臻部先后攻克了南坡頭、搶風岭、青磁窯等据點,并襲擊了金峰店、黃台寺等地日軍。 劉伯承、鄧小平部發動了榆遼戰斗。榆遼公路處太行山腹地,是日軍切開太行山根据地的刀子,一路修的全是碉堡,糧食彈藥很多。劉、鄧部一路攻堅打過去。那榆社守敵400余人,以堅固碉堡和有利地形頑抗。劉鄧部把几架梯子綁在一起,戰士頭頂濕了水的棉被,勇猛爬到碉堡上,一下捂住槍洞,將敵人火力壓住,部隊隨即沖過去,同敵展開白刃戰。工兵從大碉堡下面往上挖洞,用炸藥把碉堡和工事全部炸飛。敵人400余人被全殲。 冀南軍區部隊、太行和太岳部隊,對各交通線展開連續破擊,并襲入長治机楊。 晉西北破襲了同蒲路忻縣至朔縣段,一度控制了朔縣至原平間的鐵路。 百團大戰一、二階段打了一個半月,華北日軍大亂,偽軍大動搖,成批投降。日軍沒想到八路軍有如此力量和手段,惱羞成怒,急忙拼湊調遣兵力,集結十几万人,在飛机、大炮掩護下,以坦克開路,向我晉東南、晉察冀、晉西北等抗日根据地進行報复“掃蕩”。 彭德怀副總司令命令部隊進入百團大戰第三階段作戰,挾胜勢再殲來犯之敵。 敵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4旅團各一部近万人,對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榆社、遼縣、武鄉區進行連續“掃蕩”,企圖打擊八路軍總部等指揮机關和第129師主力。 我129師各部英勇地展開反“掃蕩”作戰。新編第10旅一部于和(順)遼(縣)公路之弓家溝設伏,殲滅日軍一支運輸隊,擊毀日軍汽車40余輛。日軍從水腰奔左會,我軍攔腰一頓猛打,日軍大亂,收拾隊伍后再奔,又被我軍追擊。日軍奔到關家□一帶山地,已狼狽不堪。我129師主力將日軍包圍于關家□高地,炮兵對日軍的前沿陣地猛轟,然后向日車沖鋒肉搏,逐漸縮小包圍圈,日軍傷亡殆盡。 日軍第36師團、第41師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各一部,共約7000余人,分路對太岳抗日根据地進行“掃蕩”。敵軍所到之處,均遭我軍沉重打擊,遂分途撤退。 敵偽1万余人進攻晉察冀的平西、北岳等地區,我軍民英勇作戰,給敵偽以嚴重殺傷。在晉西北、大青山、冀中、冀南等地,敵我均有局部“掃蕩”与反“掃蕩”戰爭多起,我抗日軍民均取得反“掃蕩”的胜利。 至1940年12月5月,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遂告胜利結束。在整個戰役中,共進行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400余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1845人,拔除日偽据點2993個,破坏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車站、橋梁、隧道260余處,繳獲各种火炮53門,長短槍5600余枝,輕重机槍200余挺,以及其它大批軍用物資。共收复縣城50余座,得以鞏固的有近30個。其中太行山區有榆社、武鄉、黎城、涉縣等,太岳山區有沁源、浮山等,五台山區有阜平、靈邱、淶源等。在晉西、冀中、冀南、冀魯豫等區均有縣城收复和鞏固。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傷亡2.1万余人。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數十万軍民,与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气概。百團大戰的胜利,打擊了敵人的侵略气焰,粉碎日寇緊縮我抗日根据地的“囚籠政策”和“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夢想。日寇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多田駿因“囚籠政策”破產,而被撤職。日寇認識到,雖然國民党軍隊不堪一擊,但共產党八路軍是難以戰胜的。 百團大戰的胜利使全國軍民歡欣鼓舞,國內空气為之一新。不僅震動了全中國,而且轟動了全世界。蘇聯、美國記者都作了連續報道。 東北的共產党組織,積极組織抗日武裝力量。早在1936年6月,中共南滿在吉林省金川河里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成立中共南滿省委,楊靖宇為省委書記。同時決定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指揮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指揮,魏拯民任副指揮兼政治部主任。第一路軍下轄第1、第2軍,楊靖宇任第1軍軍長兼政委,王德泰任第2軍軍長、魏拯民為第2軍政委。 抗聯第一路軍在西起遼沈,東至鴨綠江畔,北抵長(春)圖(們)鐵路的30余縣廣闊地域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這年冬天,日軍調集南滿16万人的日、偽聯合部隊,向輯安、臨江、通化等縣進行“冬季大討伐”,宣稱“剿滅南滿紅匪”,并懸賞通緝楊靖宇。楊靖宇為了使部隊轉移,自己率領警衛排30余名戰士將敵人吸引到輯安縣內。楊靖宇等藏在黃柏甸子附近的山中。敵軍封鎖、搜山。楊靖宇等机智地利用一破房挖洞藏身。敵人几次搜查均未發現,但仍不甘心,繼續封鎖、搜山。洞內的糧食吃光了,又無法生火和覓食,嚴寒和饑餓威脅著30多人的生命,楊靖宇帶頭撕下衣服里的棉花充饑,終于渡過了15個日日夜夜。第16天,敵人頹喪地撤退。 “七·七”事變后,第一路軍很快發展到1.5万人。不料在1938年6月29日,第1師師長程斌在敵偽誘降下率部叛變,不僅供出第一路軍的行動計划、部隊的實力、活動特點、游擊區建設等重要机密,而且派人到抗聯策反,并為日偽軍帶路“討伐”。第一路軍為擺脫敵人包圍,將部隊轉移到東部山區。 1939年,楊靖宇的第一路軍先后奇襲樺甸,攻克輝南縣、安圖縣、并圍城打援,伏擊敵人。這一年斃傷日偽軍數千人,繳獲各种步槍3000余枝,手槍百余枝、輕重机槍30余挺。 1937年秋,東北抗聯第二路軍成立,周保中任總指揮兼政委,趙尚志為副總指揮,轄第4、第5、第7、第8、第10軍,和救世軍、義勇軍。第二路軍的活動范圍西起哈(爾濱)長(春)線東側,北達松花江右岸,東抵烏蘇里江畔的吉林省東部地區。 日本關東軍糾集2.5万人“討伐”寶清縣內的抗聯部隊,抗聯第5軍第3師第38團一連共16人,于炭窯溝里頭道卡子阻擊日偽騎兵400余人。激戰一日,殲滅日偽軍100余人。 斃戰馬90余匹。我1連連長以下12人壯烈犧牲。戰后,頭道卡子被第5軍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1938年6月底,第二路軍向五常、舒蘭方向西征失利。8月下旬,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第5軍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叛變,給部隊帶來很大危害。第5軍進入五常境后,被強敵追擊,遂突圍東返牡丹江地區。第4、第5軍之婦女團東返時,在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岸邊与日偽軍“討伐”隊遭遇,指導員冷云率7名女戰士掩護大隊突圍,彈盡援絕,宁死不屈,毅然跳入烏斯渾河激流中,這便是著名的英勇悲壯的“八女投江”。 1939年3月,日偽軍6000余人“討伐”抗聯第二路軍。周保中在牡丹江西岸四道河子溝里召開中共吉東省委擴大會議,作出主力分路向外線轉移的決定。4月初,部隊開始向蛟河、舒蘭地區移動。途中与日軍偽軍發生兩次戰斗,斃日偽軍400余人。第二路軍轉移后,与第一路軍取得聯系,協同抗日。 1939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第3、第6、第9、第11軍合編為第三路軍,李兆麟為總指揮,馮仲云為政委。第三路軍1.6万余人活動在松花江下游、小興安岭和松嫩平原的廣闊地區,控制30余縣。第三路軍是一支英勇善戰、敵人聞之惊心喪膽的部隊,被日寇稱為“北部國防線上的心腹之患”。 第3軍僅在1938年就同日偽軍作戰427次,斃傷日偽軍7600余人。第6軍在湯原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并建立了下江人民政府,日寇惊呼:“湯原地皮紅透三尺!”1937年3月,關東軍糾集1000多日軍、2000余偽軍,并有17名日本高級參事官,血洗湯原。是時,第6軍參謀長馮治剛率領100余人留守在湯原附近,在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仍決定乘敵未站穩腳跟之際,夜襲湯原。我地下党先派十几人打入城內,作里應准備。4月7日晚10時,馮治剛100余人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城。里應外合激戰通宵,攻進湯原縣城,偽警察署被繳械,全殲縣守備隊,17名日本高級參事官當場斃命。繳獲迫擊炮4門,輕重机槍4挺,長短槍500余枝,子彈5万余發,并從監獄內救出300多人。 抗日聯軍神出鬼沒,到處打擊敵人。東北抗日聯軍12支隊30多人夜襲肇源縣城,從城西角翻過城牆,襲擊縣公署,解決200余名偽警察,爾后去攻打警察署。槍聲在城里爆竹似地響起,城內日偽机關中的日軍不是被斃便是被俘。抗日聯軍從監獄里放出百余名同志,部隊即發展到200人并繳獲了300余匹戰馬。黎明后,部隊騎上戰馬,浩浩蕩蕩地离開肇源縣城。 在江南活動的原紅軍游擊隊奉命組編成新四軍。 原中央蘇區主力紅軍長征后,留下來的紅軍和地方游擊隊在极端困難的條件下,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掩護,不斷粉碎國民党部隊殘酷的圍攻、屠殺、搜山,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后,活動在南方的已有浙南、閩北、閩東、閩南、閩西、贛東北、贛粵邊、閩贛邊、湘南、湘贛邊、湘鄂贛邊、鄂豫皖、豫南桐柏山和瓊崖等14個游擊隊和游擊區。西安事變后,蔣介石采取“北和南剿”的方針。周恩來在同國民党談判時提出將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抗日部隊,國民党不但不同意反而趁机變本加厲地對游擊區進行大規模的野蠻的“清剿”。蔣介石密令南方各省“務必乘中央与共方談判之机,消滅地方武裝与地方組織”。蔣介石先后調集40多個師、60多個保安團,對南方8個省紅軍游擊隊實行“搜剿”、“追剿”、“堵剿”、“駐剿”。 1937年1至7月,國民党軍隊采用碉堡封鎖、放火燒山、移民并村、大規模的屠殺、制造無人區等手段,瘋狂地進攻游擊區。各個游擊根据地遭敵人破坏后,變成一片廢墟,遍地是白骨。但游擊區是“日搜夜剿人猶在,万死千傷鬼亦雄”。英勇的紅軍游擊隊和蘇區人民同敵人展開了生死的搏斗。但是,到了7月11日,國民党軍隊突然停止了對游擊區的進攻,并且撤走了。 負責領導南方各省游擊隊的中共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和陳毅等在贛粵邊游擊區的梅山齋坑,已經兩年多沒能同中共中央取得聯系。4月中旬,由于在國民党軍中做兵運工作的陳宏被捕叛變,供出紅軍游擊隊的地下交通站以及項英、陳毅的活動情況和駐地。國民党軍隊悄然將梅山齋坑包圍起來,項英等听到哨兵發出的鳴槍警報,拿起武器轉到小山包上隱藏起來。300余人的國民党兵在方圓不到几百米的小山包上搜了近兩個小時,卻沒搜到一個人。他們放火燒山,但火剛燒起來,天就下了一場大雨,把火淋滅,再點火燒山,火點不著了。天近黃昏,敵人撤走。 項英、陳毅等轉移到离齋坑30多里的一座山里隱蔽起來。第二天,國民党軍4個營把梅山包圍起來,一直圍了几十天,把山里的野豬、山牛打得滿山亂跑。項英、陳毅帶著机關人員,忍饑耐困翻山越岭,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鞋都磨穿了兩雙,也沒跳出包圍圈,只到7月11日,才得解圍。 項英、陳毅在報紙上看到大庚、南康、信丰3縣的國民党縣長聯合發表的《告中共同志書》,其中有:“中共同志素主抗日救國”、“愛國志士無限欽佩”等語。項英、陳毅等決定一面下山同國民党談判;一面招兵買馬,擴大部隊,准備抗日。 陳毅先同大余縣縣長彭育英、國民党46師代表和江西省政府代表談判,爾后又同項英一起赴南昌同江西省政府談判,在國民党軍隊從游擊區撤退、釋放政治犯、在南昌建立紅軍游擊隊接洽處等6個問題上達成協議。是時,項英得知博古、葉劍英等在南京同國民党就國共合作問題繼續談判,便立即通過博古傳電毛澤東、張聞天,報告情況,同党中央取得了聯系。 周恩來在“七·七”事變后,多次同蔣介石在談判中談及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問題,雙方同意南方游擊隊改編為1個軍,但誰任軍長,雙方意見不一致。 7月下旬,周恩來在廬山和蔣介石談判后來到上海,在上海會見了怀著強烈抗日救國熱情剛從澳門回到上海的葉挺。這位北伐名將在參与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后,流亡海外,与党失去聯系,已不是共產党員。周恩來估計由他出來主持改編南方紅軍游擊隊,蔣介石也許能夠接受,于是便同葉挺商量。葉挺欣然接受。 葉挺根据周恩來的意見,直接去見蔣介石,提出將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建議。蔣介石果然同意,在沒有同共產党協商的情況下,任命葉挺為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這些情況,項英、陳毅并不知道。直到11月初,葉挺去延安,毛澤東等歡迎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項英此時也到了延安,正式商定組建新四軍問題。12月14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局和中共中央軍委會新四軍分會。項英、曾山、陳毅、方方、涂振農(后叛變)為東南局委員,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項英、陳毅、張鼎丞、曾山、黃道為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項英為主席,陳毅為副主席。 陳毅、張云逸、鄧子恢、曾山等在10月中旬奉命召集南方各省游擊隊下山整編。因各個游擊隊流動不定,活動地區廣闊分散,又長期失去聯絡,要召集起來,是個很艱巨的工作。他們披星戴月地奔走在各個游擊區,但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說服游擊隊下山,因為有些游擊隊認為同“圍剿”紅軍的國民党講統一戰線,就是向國民党投降,因而拒絕停止土地革命,拒絕下山改編。陳毅派人去動員他們下山,結果不少人被游擊隊當作“叛徒”殺害了。中共皖浙贛省委書記關英,被戈陽磨盤山一支游擊隊殺了;紅軍16師政委明安婁和中共鄂東南特委書記林美津,被贛東北的游擊隊殺了;湘南游擊隊支隊長曹樹良,被湘贛邊的游擊隊殺了。 陳毅十分痛惜和焦急,決定親自去這些游擊隊。1937年11月中旬,陳毅坐著轎子來到湘贛邊九龍山游擊區,游擊隊參謀長段煥競和政治部主任劉培善接待了他,他們不認識陳毅,听陳毅說得很有道理。但他們一想到蔣介石連做夢都在想消滅游擊隊,又覺得同他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且前不久,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個自稱由湘鄂贛党組織派來的人,和游擊隊聯系,他走了不久,國民党軍隊就跟著來搜山了。他們怀疑陳毅可能不是党代表,而是“叛徒”,決定把陳毅送到省委,請省委書記譚余保處理。 陳毅被送到中共湘贛臨時省委所在地甘子山,被捆了起來,綁在竹棚子一邊。省委研究對他的處理時,陳毅都听得見。他大聲說:“不能殺,殺掉我,你們要犯大錯誤。” 次日,陳毅被帶到棚子外邊樹林里進行公審,他借机和譚余保就抗日、恢复井岡山根据地、階級斗爭、國共合作,游擊隊改編等問題,展開辨論。一部分人被陳毅說服了,建議將陳毅關押几天,看看山下敵人的動靜再作處理。 在以后的几天中,譚余保又和陳毅談過几次,逐漸感到對陳毅的怀疑未必妥當。山下的國民党軍隊不僅沒來剿,反而撤退了。譚余保便派一個交通員去吉安了解情況。交通員從吉安新四軍通訊處回來,帶著中共中央文件,譚余保激動得潸然淚下,連聲說:“我魯莽,險些誤了大事。”并親自給陳毅松綁,道歉。 陳毅卻說:“你是個堅決的老革命,是個好同志。” 1937年12日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云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共轄4個支隊,全軍1万余人。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轄由湘鄂贛邊游擊隊編成的第1團和由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游擊隊編成的第2團,共計2300余人。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轄由閩西游擊隊、閩贛邊游擊隊編成的第3團和閩西(一部)、閩南、浙南等游擊隊編成的第4團,計1800余人。第3支隊司令員張五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轄由閩北游擊隊編成的第5團和由閩東游擊隊、閩北游擊隊(一部)編成的第6團,共計2100余人。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轄由鄂豫皖邊區游擊隊編成的第7團、第9團和由豫南桐柏山游擊隊編成的第8團,共計3160人。軍部直屬机關、部隊980余人。新四軍馳騁在大江南北,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使日軍食寢不安,漢奸組織聞風喪膽。 新四軍在1938年4月下旬,從第1、第2、第3支隊抽調一部分力量,組成先遣支隊,在粟裕帶領下向蘇南敵后進軍。陳毅率領第1支隊、張鼎丞率第2支隊,也挺進蘇南。三軍會合后,即向溧(水)武(進)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東的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展開,主要活動在南京、秣陵關、溧水之東北地區,以主力在茅山山脈及溧水一帶,以天王寺以南的山地建立根据地。又以小部隊向句容、溧水、南京之線游擊,殲滅敵軍,擊毀汽車。 陳毅多次与丹陽抗日自衛團管文蔚聯系,幫助管文蔚部改編為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下設6個支隊,委任管文蔚為司令員,派一批共產党干部到各支隊工作,部隊發展到4000余人,使這支部隊成為共產党領的抗日武裝。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