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卻說民國四年十一月中,正各省將軍巡按使,制造民意,紛紛投票的時候,結果是全國代表,選就了一千九百九十三人。至解決國体,卻是全体一致,贊成君主立憲。當下由各省馳電到來,京中一班攀龍附鳳的人物,統是歡喜不盡。老袁此時不知喜歡的什么相似。袁總統即命財政部連撥若干款項,寄交各省,作為各代表路費,即日到京,再由參政院中,舉行全國國民代表大會,申決國体,及公上推戴書。那知朱啟鈐、周自齊等,已早有密電傳達外省,叫他預備國民推戴書。真會巴結。電文云: 各省將軍巡按使鑒:國体投票解決后,應用之國民推戴文內,有必須照敘字樣,曰:國民代表等,謹以國民公意,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并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傳之万世,此四十五字,万勿絲毫更改為要。再此种推戴書,在國体未解決之前,希万分秘密,并盼先复。至奏折一切格式,均照舊例,惟跪奏改為謹奏;其他儀式,俟擬定再行通告。啟鈐、自齊、士詒、鎮芳、忠樞、在禮、乃寬、士鈺、震春、炳湘印。 自各省接到此電,便把那依樣葫蘆,描畫起來,當將電文中四十五字,列入推戴書中,一字不易,再添了几句起末文,拍電進去。還有直隸巡按使朱家寶,居然首先稱臣,于十一月二十八日,為著地方政務,上了三折,統是改呈為奏,起首稱臣朱家寶,末稱伏乞皇帝陛下圣鑒等語。未奉明令,即稱帝稱臣,可謂忠臣第一。老袁并不指斥,已是實行承認。轉眼間又過十天,各省國民代表,均領了公文路費,陸續到京,各路火車,統有招待的專使,酬應非常周到。京城里面的招待所,更布置得裝潢燦爛,目眩神迷。這等國民代表,趨入所中,几疑身到華胥,仿佛別有天地。到了十二月十一日上午九時,參政院中,召集全國代表一千九百九十三人,申決國体投票。各參政員全体到齊,只有黎元洪請假未到,院外大排軍警,看似歡迎代表,實是監督代表。那一千九百九十三人,曉得什么玄妙,一個個魚貫而入。到了會場,但見中間擁著兩個大匭,左匭上貼著君憲兩字,右匭上貼著共和兩字,當有一班招待人員,与各代表附耳密談。各代表均唯唯從命,大家領票照書,均向左匭投入,至開匭驗票,左匭中一紙不少,足足有一千九百九十三票,統是贊成君憲。右匭中當然不必開驗,便照例宣布:大眾呼了三聲“帝國万歲”。參政員楊度、孫毓筠,就乘此提議道:“全國代表,既一致贊成君憲,應即奉當今袁大總統為皇帝。”大眾拍手贊成。楊度、孫毓筠又道:“本院由各省委托,為全國總代表,尤應用總代表名義,恭上推戴書。”大眾又一齊拍手。于是推秘書員起草,那秘書員成竹在胸,才高倚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即向大眾朗讀道: 奏為國体已定,天命攸歸,全國商民,吁登大位,以定國基,合詞仰乞圣鑒事。竊据京兆,各直省,各特別行政區域,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回疆、滿蒙八旗,全國商會,及華僑有勳勞于國家,碩學通儒各代表等,投票決定國体,全數主張君主立憲,業經代行立法院咨陳政府在案。同時据京兆,各直省,各特別行政區域,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回疆、滿蒙八旗,全國商會,及華僑有勳勞于國家,碩學通儒各代表等,各具推戴書,均据稱:“國民公意,恭戴今大總統袁公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并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傳之万世”等因。兼由各國民大會委托代行立法院為總代表,以全國民意,吁請皇帝登极前來。竊維帝王受命,統一區夏,必以至仁复民而育物,又必以神武戡亂而定功。《書》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詩》曰:“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蓋惟應天以順人,是以人歸而天与也。溯自清帝失政,民罹水火,呼吁罔應,潰決勢成,罪已而民不怀,命將而師不武。我圣主應運一出,薄海景從,逆者革心,順者效命。岌然將傾之國家,我圣主實奠安之。 斯時清帝不得已而遜位,皇天景命,始集于圣主,我圣主有而弗居也。南京倉猝草創政府,党徒用事,舉非其人,民心皇皇,無所托命,我圣主至德所复,邇安遠怀,去暴歸仁,若水之就下,孑然待盡之人民,惟我圣主實蘇息之。斯時南京政府,不得已而解散,皇天景命,再集于我圣主,我圣主仍有而弗居也。民國告成,四方和惠,群丑竊柄,怙惡不悛,安忍阻兵,自逃复載。我圣主赫然震怒,臨之以威,天討所加,五旬底定,以至仁而伐不仁,蓋有征而必無戰。慕義向化者,先歸而蒙福,迷复不遠者,后至而洗心,皆我圣主實撫育而安全之。斯時大難既平,全國統一,皇天景命,三集于我圣主,我圣主固執謙德,又仍有而弗居也。夫惟煌煌帝諦,圣人無利天下之心,而天施地生,兆民必歸一人之德。往者國家初建,參議院議員,推舉臨時大總統,斯時全國人心,咸歸于我圣主,國運于以肇興。繼此國會成立,參議院眾議員,推舉大總統,全國人心,又咸歸于我圣主,國基于以大定。然共和國体,不适國情,上無以建保世滋大之弘規,下無以謀長治久安之樂利,蓋惟民心有所舍也,則必有所取,有所去也,則必有所歸。今者天牖民衷,全國一心,以建立帝國,民歸盛德,又全國一心以推戴皇帝。我中華文明禮義,為五千年帝制之古邦,我皇帝睿智圣武,為億万姓歸心之元首。伏維仰承帝眷,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六合。軒帝神明之胄,宜建极以承天,姒后繼及之規,實撫民而長世。謹奏。 讀畢,大眾無不贊成,即刻通過,复齊呼“皇帝万歲”三聲。自九點鐘起,至十一點半鐘,已經手續完備,大眾當即散會,回寓午餐去了。下午一點鐘,秘書員已繕好奏折,即刻進呈,哪知奏折才呈,申令即下,卻教他另行推戴,把那推戴書發還。還要裝腔。其文云: (上略)查《約法》內載民國之主權,本于國民之全体。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体表決,改用君主立憲,本大總統自無討論之余地。惟推戴一舉,無任惶駭。天生民而立之君,天命不易,惟有丰功盛德者,始足以居之。 本大總統從政,垂三十年,迭經事變,初無建樹,改造民國,已歷四稔。憂患紛乘,愆尤叢集。救過不贍,圖治未遑,豈有功業足以稱述?前此隱跡洹上,本已無志問世,遭遇時變,謬為眾論所推,不得不勉出維持,舍身救國。然辛亥之冬,曾居政要,上無裨于國計,下無濟于民生,追怀故君,已多慚疚。今若驟躋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無慚者也。致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愿竭能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于信義無可自解者也。本大總統于正式被舉就職時,固嘗掬誠宣誓,此心但知救國救民,成敗利鈍不敢知,勞逸毀譽不敢計,是本大總統既以救國救民為重,固不惜犧牲一切以赴之。但自問功業,既未足言,而關于道德信義諸大端,又何可付之不顧?在愛我之國民代表,當亦不忍強我以所難也。 尚望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等,熟籌審慮,另行推戴,以固國基。本大總統處此時期,仍以原有之名義,及現行之各職權,維持全國之現狀。除咨复代行立法院,并將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國民代表推戴書等件,送還代行立法院外,合行宣示俾眾周知。此令。 楊度、孫毓筠二人,已預知申令即下,早已約定各省代表,再行到會,恭候圣旨。各代表似傀儡一般,隨撥隨動,到了傍晚,仍至參政院會齊。果然九天綸綍,宣布下來,大眾恭讀一遍,都有些疑惑不定。但听楊度宣言道:“大總統盛德謙沖,所以有此申令,但全國民意,既趨一致,大總統亦未便過拂輿情,理應由本院再用總代表名義,呈遞第二次推戴書。”大眾复隨聲附和,仍推秘書起草。不料十五分鐘的時候,便擬成二千六百多字的長文。圣主出世,應該有此奇才,曹子建且當拜倒。是時電燈四映,云集一堂,复由秘書朗聲宣讀,大眾模模糊糊的听了一會,無非是什么功烈,什么德行,十成中只解一二,也都贊成了事,乃宣告散會,立即繕成第二次推戴書。 次日即奉大總統申令云: 据全國總代表大會總代表代行立法院奏稱:竊總代表前以眾議僉同,合詞勸進,吁請早登大寶,奉諭推戴一舉,無任惶駭等因。仰見圣德淵衷,巍巍無与之至意,欽仰莫名。惟當此國情万急之秋,人民歸向之誠,几已坌涌沸騰,不可抑遏。我皇帝倘仍固執謙退,辭而不居,全國生民,實有若墜深淵之懼。蓋大位久懸,則万几叢脞。豈宜拘牽小節,致國本于阽危?且明諭以為天生民而立之君,惟有功德者足以居之,而謂功業道德信義諸端,皆有問心未安之處,此則我皇帝之虛怀若谷,而不自知其撝沖逾量者也。總代表具有耳目,敢昧識知,請先就功烈言之:當有清末造,武備廢弛,師徒屢熸,國威之不振久矣。我皇帝創練陸軍,一授以文明國最精之兵法,鏟除宿弊,壁壘一新。手訂數條,洪纖畢備。募材選俊,紀律嚴明,魁奇杰特之才,多出于部下,不數年遂布滿寰區,成效大彰,聲威不著。當時外人之蒞觀者,莫不嘖嘖稱歎,而全國陸軍之制,由此權輿。厥后戡定四方,屢平大難,實利賴之,此功在經武者一也。及巡撫山東,拳匪煽亂,聯軍內侵,乘輿播遷,大局糜爛。 惟我皇帝坐鎮中原,屹若長城之獨峙,匪亂為之懾伏,客兵相戒不犯,東南半壁,賴以保障。以一省之治安,砥柱中流,故雖首都淪陷,海內騷然,卒得轉危為安,金甌無缺。當是時也,构難雖曰亂民,而縱惡實由親貴,不懲禍始,無從媾和,強鄰有壓境之師,客軍無返旆之日,瓜分豆剖,禍迫眉睫,而元惡當國,莫敢發言。我皇帝密上彈章,請誅首罪,頑凶伏法,中外翕然,和局始克告成,河山得免分裂,此功在匡國者二也。尋授北洋大臣,其時風鶴尤惊,人心未靖,乃掃蕩會匪,萑苻絕跡,廓清積案,民教相安。收京津于浩劫之余,返鑾輿于故宮之內,遂复高掌遠跖,厲行文明諸新政,無不体大思精,兼營并舉,規模式廓,气象万千。論者謂我皇帝為中國進化之先河,文明之淵海,洵符事實,非等虛詞,此功在開化者三也。革命事起,風潮劇烈,不數月間,四方瓦解,皇室動搖,天意厭清,人心思亂。清孝定景皇后,知大勢之已去,滿族之孤危,痛哭臨朝,几不知稅駕之何所。斯時我皇帝改步,為應天順人之舉,躬自踐阼以安四海,夫誰得而議之者!乃猶恪恭臣節,艱難支拄,委曲維持,以一身當大難之沖,几遭炸彈而不恤。孝定景皇后,乃舉組織共和政府之全權,与夫保全皇室之微意,悉挈而付托我皇帝,始有南北議和,优待皇室之條件。人知清廷遜位之易,結局之良,而不知我皇帝之苦心調劑,固竭其旋轉乾坤之力也。于是南北复歸于統一,清室獲保其安全,四万万之生靈,弗陷于涂炭,二万万之疆圉,得完其版圖,于風雨飄搖之中,而鎮懾奠安,卒成共和四年之政局。國家得与人民休養生息,不至淪胥以盡,此功在靖難者四也。民國初建,暴民殃徒,攘臂四出,叫囂乎政党議會,撝突乎官署戎行,挑撥感情,牽掣行政。我皇帝海涵天覆,一以大度容之。彼輩野心弗戢,卒有贛宁之暴動,東南各省,再見沉淪,幸賴神算早操,三軍致果,未及旬月,而逆氛盡掃,如拉枯朽,遂得正式禮成,大業克躋,列邦交慶。彼輩毒無可逞,猶复勾結狼匪,肆其跳梁,大兵一臨,渠魁授首,神州重奠,戈甲載橐,卒使閭閻安堵,區宇敉宁,以臻此雍洽和熙之治。蓋自庚子拳匪之亂,辛亥革命之變,癸丑六省之扰,皆足以顛覆我中國,非我皇帝,孰能保持鎮撫,使四千年神明之裔,食息茲土,不致淪亡?此則我皇帝之大有造于我中國,而我蒸黎子孫所共感而永矢勿諼也,此功在定亂者五也。不但此也,溯自通海以來,外交之失策,不可胜計,國際之聲譽,几無可言。以積弱衰疲之國,孤立于群雄角逐之間,托勢之危,莫此為甚。而意外變局,又往往無先例之可援,措置偶一失宜,后患不堪設想。惟我皇帝,睿智淵深,英謀霆奮,遇有困難之交涉,一運以精密之謨猷,靡不立解糾紛,排除障礙,卒得有從容轉圜之余地。而遠人之服膺威望,欽遲丰采者,亦莫不輸誠結納,帖然交歡。弭禍釁于樽俎之間,締盟好于敦槃之際,此功在交際者六也。凡此六者,皆國家命脈之所存,万姓安危之所系;若乃其余政教之殷繁,悉由宵旰勤勞之指導,雖更仆數之,有不能盡,我皇帝之功烈,所以邁越百王也。請再就德行言之: 我皇帝神功所推暨,何莫非盛德所滂流?蕩蕩巍巍,原無二致。至于一身行誼,則矩動天隨,亦有非淺識所能測者。如今茲創業,踵跡先朝,不無更姓改物之嫌,似有新舊乘除之感。明諭引此以為慚德,尤見我皇帝慈祥忠厚之深衷,而不自覺其慮之過也。夫廿載以來,往事歷歷可征,我皇帝之盡瘁先朝,其于臣節,可謂至矣。無如清政不綱,晚季尤多瞀亂,庚子之難,一二童騃,召侮啟戎,成千古未有之笑柄。覆宗滅祀,指顧可期,非賴我皇帝障蔽狂流,逆挽滔天之禍,則清社之屋,早在斯時。迨我皇帝位望益隆,所以為清室策治安者,益忠且摯。患滿人之孱弱也,則首練旗兵;患貴胄之暗昧也,則請遣游歷;患秕政之棼扰也,則厘定官制;患舊俗之錮蔽也,則訂立憲章。凡茲空前之偉划,一皆謀國之前圖。乃元輔見疏,忠讜不用,宗支干政,橫攬大權,黷貨玩戎,斲喪元气。自皇帝退休三載,而朝局益不可為矣。乃武昌難作,被命于倉皇之際,受任于危亂之秋,猶殷殷以扶持衰祚為念。詎意財力殫耗,叛亂紛乘,兵械兩竭于供,海陸盡失其險。都城以外,烽燧時惊,蒙藏邊藩,相繼告警。而十九條宣誓之文,已自將君上之大權,盡行摧剝而不顧。誰實為之?固非我皇帝所及料也。 后雖入居內閣,而禍深患迫,已有岌岌莫保之虞。老成憂國之衷,至于廢寢忘餐,拊膺涕泣,然而戰守俱困,險象環伏,卒苦于挽救之無術。向使沖人嗣統之初,不為讒言所入,舉國政朝綱之大,一委元老之經營,將見綱舉目張,百廢俱舉,治平有象,亂萌不生,又何至有辛亥之事哉?至万不得已,僅以特別條件,保其宗支陵寢于祚命已墜之余,此中蓋有天命,非人力所能施。而我皇帝之极意綢繆者,其始終對于清廷,洵屬仁至而義盡矣。夫歷數遷移,非關人事,曩則清室鑒于大勢,推其政權于國民,今則國民出于公意,戴我神圣之新君。時代兩更,星霜四易,愛新覺羅之政權早失,自無故宮禾黍之悲。中華帝國之首出有人,慶睹漢官威儀之盛。廢興各有其運,絕續并不相蒙。況有虞賓恩禮之隆,彌見興朝复育之量,千古鼎革之際,未有如是之光明正大者。 而我皇帝尚兢兢以慚德為言,其實文王之三分事殷,亦無以加此,而成湯之恐貽口實,固遠不逮茲。此我皇帝之德行,所為□絕古初也。然則明諭所謂無功薄德云云,誠為謙抑之過言,而究未可以遏抑人民之殷望也。至于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蓋當日之誓,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國之國体,國体實定于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民意為從違。民意共和,則誓詞隨國体為有效,民意君憲,則誓詞亦隨國体為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民意已改,國体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以上歌功頌德之詞,尚可勉強敷衍,至把誓詞抵賴,虧他說得出,虧他推得清。 我皇帝惟知以國家為前提,以民意為准的,初無趨避之成見,有何嫌疑之可言?而奚必硜硜守儀文之信誓也哉? 要之我皇帝功崇德茂,威信素孚,中國一人,責無旁貸。 昊蒼眷佑,億兆歸心,天命不可以久稽,人民不可以為主。伏冀撝沖勉抑,淵鑒早回,毋循禮讓之虛儀,久曠上天之寶命。亟頒明詔,宣示天下,正位登极,以慰薄海臣民喁喁之渴望,以鞏我中華帝國有道之鴻基。代表不胜歡欣鼓舞懇款迫切之至,除將明令發還,本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國民代表推戴書等件,仍行繼呈外,謹具折上陳,伏乞睿鑒施行等情。据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后?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种种措置,豈予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此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交縈,有不能自已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予無以自解,并無可諉避。第創造宏基,事体繁重,洵不可急遽舉行,致涉疏率應飭各部院就本管事務,會同詳細籌備,一俟籌備完竣,再行呈請施行。凡我國民,各宜安心營業,共謀利福,切勿再存疑慮,妨阻職務,各文武官吏,尤當靖共爾位,力保治安,以副本大總統軫念生民之至意。除將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國民代表推戴書,發交政事堂,并咨复全國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代行立法院外,合行宣示,俾眾周知。此令。 小子隨讀隨錄,錄畢后,禁不住漸憤起來,乃口占一絕道: 揖讓征誅是昔型,六朝篡竊亦彰明。 如何下效河間婦,狎客催妝甘背盟? 老袁既接收帝位,遂有好几种做作施行出來,看官請續閱下回,便有分曉。 兩次推戴書:統計不下三千余字,乃不到半日,即草繕俱竣,是明明預先備辦,第臨時揜人耳目而已。且袁氏尚未承認帝制,而我圣主我皇帝之詞,連篇累牘,不識若輩何心,乃竟厚顏若此?袁氏半推半就,真似倚門賣娼,裝出許多丑態。吾謂欲做皇帝,簡直就做,何必許多做作,愈形其丑耶?作偽心勞日拙,我為諸參政羞,我并為袁皇帝羞。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