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再說陸公子敗回被傷,血流不止,暈迷不醒。太子大惊,流淚曰:“國舅為孤出力受傷而回,看此光景死生未卜。孤不愿歸朝复位,只望國舅保全幸矣。”劉迪乃翁婿之情,難過悲痛。眾文武勸解:“殿下放心,為將者臨陣對敵,不死也帶重傷。國舅忠心為主,上蒼豈不默佑于他?”是日太子焚香,望空禱告。山寨中君臣不樂,挂出免戰牌。劉迪命健卒預備犬馬穢血,四射于寨柵前后左右,猶恐妖術攻侵。火炮、雷木、弓箭,日夜提防。 次早,只見一老道人從空下降,言要進山中搭救陸國舅,“吾乃華山陳希夷老祖也。且回山稟知。”軍士一見,惊駭此道人從天而下,要見殿下,只得進山寨稟明。太子聞說大喜:“有此仙人下降,國舅定然有搭救矣。眾位王兄可代孤出迎。”當時范太尉、李豹、劉迪出山迎接曰:“久仰老祖大名,今何幸得睹仙顏?今殿下著吾等相請,懇降草山。” 老祖曰:“貧道乃山野鄙人,何芬眾將軍遠迎。”當時進寨中見太子,正要下拜,太子挽扶定曰:“何幸老祖下降草山,孤得見仙顏,三生有幸。所憂者,孤身逃難于此,惟幸逢陸國舅,又得眾將兵相助,方敵太后父女逼迫攻征。不料昨天陸國舅出敵,被妖道所傷,凡藥不能救解。未知老祖有何妙藥救得國舅之危否?” 老祖曰:“殿下,貧道久歸山野,不管紅塵、俗務,不再下凡間,到寶山相扰。只算知國舅日后為宋功臣,妖道豈能相害,故特來救他一命。”太子喜曰:“國舅現困臥后廂。”命左右扶出寨堂睡下。 老祖曰:“此乃妖道飛龍鏢所傷。此鏢有毒,凡人中此毒者七天之外要死了。今待山人丹一顆,可以調治矣。”語畢,用淨水一盅,將丹化開,漉灌于喉中。 不一刻,國舅口吐黑水數碗,將身一翻,兩國一擦起來,只見君臣敘集一堂,即呼:“殿下,吾方才出敵被道人打于馬下,人事不知。未知怎得平宁如舊?此位道長是何人?” 太子曰:“救搭汝者乃此老祖也。此位乃大祖時曾修道于華山,久脫紅塵,超凡入圣,陳摶、希夷老祖也。”太祖時至今已有百五十余載了,陸公子聞言如夢方覺,曰:“原來陳老祖師下降草山救搭,深感再造大恩,怎生報答。” 老祖曰:“國舅乃國家棟梁之貴,即貧道不到此,豈無高明救搭。些小之勞,何足言恩。如今鏢毒拔盡,可保無虞矣,就此貧道告別了。” 太子曰:“老祖且慢回山。孤被妖道兵困于此,只因妖術利害,傷殘將士。老祖定然有妙法破他妖術,懇祈助孤一臂之力,以免將士有傷,万望慈悲救搭孤等,深沾恩德無量矣。” 老祖曰:“殿下未知其由。貧道不過深山埋藏,別卻俗緣以了一身,只蒙麻衣老師點指人間禍福、休咎之事、占罡步斗、興衰運會之數耳,至于仙傳妙術、誅邪破敵之事,毫厘不諳,豈能收除此野道。況此山不出半月,定然必失,終非日久駐足之地。”君臣著一虛惊,惟道不察天時,逆天行事,不久自有法門弟子破他,難免一刀之苦。“千歲不須憂患。此尚有三載,多凶轉吉,遇難成祥。殿下并眾位將軍,貧道去也。”將身一轉,即借土遁了。 太子惊异曰:“悔恨此無情,早知如此,用鏈子鎖扣他,縱有五遁俱全也難逃去。” 劉迪曰:“殿下休怪老祖。彼乃潛修日久,將證仙班,豈肯留戀紅塵。況此山非久栖之地,定數難違。”君臣敘語多端,不能細述。當日保守辛勤,日夜提防。一連十余天不出戰。 有道人倚恃法力,天天催逼攻打,只防五路藩王會兵截殺歸路,進退不能。焦元帥几次推托軍士勞苦,且將養多數天,然后一鼓殺上高山,盡情拿捉他君臣。是日推辭不得,約定第二天五鼓齊兵攻山,施法而行。是夜,焦元帥修下箭書一封,假作巡查探山,三更后將響箭射入而回。 有寨中巡邏兵拾箭書,是夜不敢停留,將箭書呈進上。君臣一眾在燈看畢,太子大惊,曰:“眾王兄,妖道如此猖撅,高、狄兩路藩王兵又未到,受困此孤山。來書如此說來危矣。” 范大尉曰:“他兵須云十万之眾,多吾一倍,不足為俱,只憂妖道法力利害。傷害軍兵也不計及,只恐有惊殿下為要。須要依著來書,暫离此山,方為上策。” 劉迪曰:“事關不穩當。所懼者妖道法術先行,兵繼在后。不免殿下与娘娘、石氏母子下同一舟,四名水手頭目保駕;國舅翁婿夫妻下一舟;各將下一舟,預備逃走出路。倘妖道果也作弄法術,以兵繼后殺來,即開后山水關沖出揚子江,大洋四面通津,權避一時。待他退我們复据回高山,以待狄王、段夫人到來,收除妖道未為晚也。”是夜,眾人整頓下舟,眾兵下了柴排。 卻說營中道人到次日五鼓,天未明即傳齊十万雄兵,駕上空中將葫蘆揭開,撒出神豆,即化為數万兵從天殺下。陰風四起,走石飛沙,大樹根根拔起,猶如天崩地裂一般。山寨中軍兵慌亂守不住,逃出山后,爭落戰船、柴排,卻被官兵追殺一陣,急急逃出揚子江。官兵無筏不能追赶,焦元帥招回眾兵,攻進寨門。不見太子君臣一人,士卒逃散,查點倉庫,一概搬運清。 道人長歎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信不誣也。觀此,元帥按兵不舉,實乃有意賣放太子耳。枉費國家糧餉,虛走一番,有何顏面回朝見太后,實乃元帥有誤軍情也。” 焦元帥冷笑曰:“參軍那來說來?治兵不嚴,臨陣退縮,下官之罪。審机會、算陰陽,選日出師,是汝之任。今坐失机會,被賊人逃脫,汝然后進兵,豈非汝之誤?稱什么參謀,主佐什么中軍!”道人曰:“元帥不必爭論。早知山后他早已預開河道,津通揚子大江,不如先用戰船數百守候,諒他插翅難飛矣。今汝我之罪難以分清,且班師复命,即日登程。如遲,只憂他會五王之兵,守困歸路,危矣。” 住語焦帥二人議論,再說高山君臣逃出水關外,已天明了。只因風狂浪大,將太子大舟打折中桅,已將四名水手頭目打落江心,太子昏迷倒在無舵大舟,隨風而流滾下。鳳鳴母女打在桅杆面上,也昏沉嚇死,杆隨水流而去,未知生死。 又說劉迪眾將,大舟一發出,一連五號,出至大洋邊,只見狂風呼呼響振,波浪滔天。劉迪即命水手,用鏈子連環扣搭,且候風浪而開。到次早天明,打听得官兵盡退,即查點過大舟、柴排,數百號俱全,逃散、傷兵不過百十余名,獨不見了太子、娘娘母子大舟。眾將大惊,面面相覲。即日打發命人查訪。 只見水手兩人渾身濕了跪稟國舅眾人言:“被狂風大浪將中桅打折,小人等打落江心,幸搶得木板,逃得二人性命。四人中兩人不見了。是必太子、娘娘也落凶矣。”國舅等歎聲:“天喪吾等也!太子有失,大事去矣。” 劉迪曰:“待吾卜一課看來。”是時劉迪將卦排開,推詳一番,喜曰:“太子、娘娘俱已無恙,可保万全。惟目今有阻,不能即日相見。”眾將聞言疑信交半,只得將人馬撥回高山,命人分十路查訪太子、娘娘著落。收點回寨兵,各敘歸營,運回糧草歸庫倉,埋葬了數十名逃不及殺死嘍囉。 到次日,有嘍囉報知太原兵到。不一刻又報潼關兵到。范太尉、國舅等一同出接,進大寨中見禮,分次而坐,各敘溫寒。高、狄二王動問開兵胜敗如何,妖道怎生猖撅,緣何不見太子敘會? 眾將見間,盡皆長歎。有國舅曰:“二位王爺早到三天,太子不至失散,妖道已授首矣!此天所定,非人謀不力,實乃殿下該有此非災也。”即將前天妖道用法術、陰兵攻進山中,眾人下舟逃出,太子失散在揚子江,一一說知。 有狄王夫人段氏歎恨一聲:“妾一聞太子詔書,曾勸王爺待妾獨自駕云先到雙龍山,与妖道見個高低,奈王爺不准妾言,是至誤事。失此机會,王爺不得辭其責也。”狄王嗟歎一聲:“未曉妖道有此利害,心急攻征。孤只見夫人女流之輩,獨自駕云,孤放心不下。此吾之過也。”是日二位王爺自恨自咎路途遙遠,不能急救太子。當夜少不免將十万大兵撥歸大營,大排筵宴,恭款二位王爺。段夫人自到后堂安頓。眾兵丁也有筵宴犒賞其勞。 住語雙龍山敘話,再說太子孤舟,被大風波浪飄去,一日一夜打理。小海風平浪息,舟順水流,神魂略定。抬頭向艙口一觀,只見許多來往商船,“未知風浪漂流送吾到此是什么地頭?又并不見我兵船一號,想必此處非雙龍山地面。遠隔漂流不知多少程途,舟船無舵,自順水而流也無底止。”想罷大呼喊救。早惊動了本地頭一富翁。行舟往前途收取租業而來。一聞人叫喊之聲,即出船頭一望,只見一舟高大,像是帥船模樣,并無槳舵,順水遠遠沖到。即呼水手用鐵鉤搭牢。 太子一見,此人一臉胡須,年六十上下。開言動問:“汝小小少年,緣何一人坐此大舟,并無槳櫓,水手并無一人,何也?” 太子曰:“小子乃山東青州府人。只因朝廷動兵,欲走兵火之災,不想被山賊所劫到大舟。又被風浪打失賊人水手,吾幸未下水,故順水流滾于此。未知此地何所,懇祈老人指示搭救。請問尊姓高名?” 此人言:“此地乃濟南府歷城縣也。老拙姓安名周平,往前途收取租業而回。吾觀足下一少年人材出眾,斷非下等流人。如不嫌棄,到吾草舍屈留下。差人到青州府打听無事,然后回自故土,未知尊意如何?”太子聞言大悅,“但得安員外周全,恩德如天矣。”當時過舟,一程而去,按下慢題。 再說石鳳鳴母女,被風浪打落江心,抱桅杆浮于水面,順落水流滾入小海。得小舟救上岸陸。腹中餒餓,母女商量將手中金釧兌換了,得銀五十兩,可足日給。惟無地栖身,怎生是好。又未知被水漂流到那方,只得換饑而走。只見此地三街六市,人煙密密。所行行不覺又到村庄一所,內有一字高巍,門首有白蓮庵三字。母女一見大悅,商議:“此女記庵,正可安身矣。”即叩門几掌。 內有老尼跑出,說聲:“那位施主,請進草堂。”趙氏曰:“師父,老身母女是避逃兵火之人,乃夫妻失散,如今母女逃難至此,未知是何地頭,望乞慈悲收留。待丈夫尋覓到,自有重重答謝。又請問師父是何法名尊號?”老尼曰:“原來母女乃避兵逃難之人。此地乃萊州府也。吾族孟姓,出家法名慈祥。庵中徒弟三名。請問老夫人貴府尊夫那里姓名?”趙氏曰:“丈夫青州府人,百姓名俊。老身趙氏。女名鳳鳴。”老尼看來鳳鳴小姐生得一貌如花。是日引進母女至庵堂內,關回外門。是夜齋筵相款母女二人。 石鳳鳴暗語母親:“吾母女在此,怎好反破費師徒們錢鈔?不免將五十兩銀子送交三十,与他們師徒,以作母女日給之資。一者,他知吾非徒舖之輩;二者,各各相安。未知母親意下何如?”趙氏喜日:“女儿高見不差。出家尼女,勢利人居多。明日且將三十兩之資奉送,此事至為妥當。” 有趙氏動問:“老師父,汝寶庵不居繁鬧胜地,反在此靜淡淡荒幽之所,猶恐為強暴之輩欺凌,何不思慮于此?”老尼冷笑曰:“別人在此荒幽地居處是可憂也。惟吾師徒有泰山之安穩。慢道凶暴強徒不敢少動,即本地頭官也不能欺壓,誰不畏懼。吾舍弟英名廣交四方豪杰,較演海內拳藝英雄。”趙氏夫人曰:“老師父,令弟是誰人?”老尼曰:“吾弟是三吳孟良裔孫,孟定國之子孟彪也。他曾聞慈云太子逃奔,在家招集四方壯士,等候殿下到來即通知胞兄孟強,起義兵保太子誅奸。他現在截龍山招兵。” 趙氏母女聞言大喜曰:“原汝兩兄弟乃三關忠良之后。吾今不妨直言名姓了。”趙氏將女儿說明,乃太子之元配正后。老尼大喜:“如此失敬娘娘母女了。” 住說石鳳鳴母女安身于白蓮庵,再說雙龍山。東平王、平西王二人只見尋訪太子無蹤。是日眾人商議:“我等空守此山,徒勞無補,不如分兵回關,各訪太子為上策。”劉迪曰:“如此我眾人也隨高千歲回潼關矣。不可守此孤山,万一朝廷再有大兵征剿,將數百戰船守住后山水路,前面受敵,更有妖道施法,怎能逃遁?不若眾將兵俱往潼關,方免此禍。即朝廷得知兵到征伐,我們即借此為由在潼關起義,會合五王殺上汴京。何愁奸党不滅?” 眾將多言有理。是日,狄王夫婦帶兵回山西。高王合山兵將回潼關,盡將糧草運回。十余万軍兵一路而去。未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