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司馬相如 謝朓 沈約 庾信 王勃 盧照鄰 崔融 張說 崔曙 王維 李翰 顧況 盧渥 唐德宗 戎昱 李端 韓翃 楊憑 符載 王建 裴度 白居易 元和沙門 西漢時,司馬相如作的賦,受到人們的稱贊,他的賦典雅、富麗。其他詩人的作品,都不如他。他的文友楊子云說:“長卿(司馬相如的字)作的賦,不似從人間來的,簡直是神仙點化而成的。”揚子云學司馬相如的賦,但是赶不上司馬相如,所以他很佩服司馬相如。相如寫的《上林賦》,文章瀟洒,內涵深廣,控引天地,涉古及今。有時睡臥构思,靈感來時便躍然而起,揮筆為文,深思熟慮,精雕細刻,几百天后才寫成。他的友人盛覽(字長卿),也是犛柯一帶的名士,曾問司馬相如作賦的方法,相如說:“要想寫好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形式,一字一句,一轍一韻,都要認真推敲。還要有丰富的內容,作者要有廣闊的胸怀,總覽世間眾生相,這樣,你的文章才能內涵深廣,而不只是羅列一些表面現象。”盛覽寫完了《列錦賦》后,便退出了文化圈子,終身不敢談作賦的想法。 梁高祖非常喜歡和推崇陳郡人謝朓的詩,他常說,三天不讀謝朓的詩,覺得口中無味。 梁時,奉朝請(閒散官員)吳均有才華、有器度。他曾寫過一首《劍騎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何當見天子,畫地取關西。梁高祖對他說:“你詩中說的天子我已經看見了,那么關西在哪?”吳均沉默,沒有回答。吳均另一首詩中有:秋風瀧白水,雁足印黃沙。沈約(南朝梁時文學家,梁武帝登位時封為建昌縣侯,死后謚隱,故稱其為隱侯)說:“印黃沙,用語太奇。”吳均說:“我也在你的詩中讀過這樣的句子:山櫻發欲然。”沈約風趣地說:“我開始用的‘欲然’,現在已經‘印’完了。” 梁時,庾信從南朝出使北朝西魏長安,剛去的時候,北方的文人很看不起他。他把他作的《枯樹賦》給他們看,讀過之后,便不敢再輕視他了。當時,西魏文學家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碑文,庾信讀后很欣賞,并為他書寫了碑文。南朝的人問庾信:“北方的文人怎么樣?”庾信說:“唯有《韓陵山寺碑》的碑文還可以,薛道衡、盧思道多少懂點文墨,其余的都是驢鳴狗叫,喧扰嘈雜而已。” 唐時,大文學家王勃每當書寫碑頌時,先磨很多墨,他卻蓋被蒙頭躺臥,忽然起來,提筆書寫,一气呵成,也不涂改。當時人們把這叫做腹稿。 唐朝的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他二十左右歲的時候,在鄧王府任過:“典簽”(掌管起草文書、奏表、宣行教命的小官)、“書記”(主管文書工作的人員)等職。鄧王府內有很多書籍,照鄰讀了很多,而且還能記住一些。后來他升任益州新都縣縣尉。任期滿后,他到四川去遠游、盤桓,終日飲酒、賦詩,生活的很豪放、開朗。所以人們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盧照鄰听后說:“在王勃之后我很高興,可是在駱賓王之前,我感覺很恥辱。“當時,楊炯的詩,喜歡把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東漢時作家、學者)之略談、”陸士衡(西晉文學家)之所記;“潘安仁(西晉文學家)宜其陋矣”、“仲長統(東漢末年文學家)何足知之”。人們稱這是“點鬼簿”。駱賓王的詩文好用數字,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离宮三十六”。人們稱他為“算博士”。盧照鄰的文章,當時人們沒有評論他的得失。很可惜,他得了風痹症,他著有《幽憂子集》,用來發泄自己的憂憤情緒,文集共二十卷。 唐朝國子司業(學官,監內副長官,掌儒學訓導)崔融,因為撰寫《則天哀冊文》精思勞苦而患病死亡。人們認為,二百年來沒有過這樣的好文章。 唐時,張說和徐堅同在集賢院當學士十多年,兩人愛好一致,感情相投。當時和他們共事的學士們,已經衰落的很多,獨有張、徐二人還留在集學院。張說把當年的學士名字都一一寫出來,和徐堅一起觀看。徐堅對張說說;“諸位當年都是各有專長,各領風騷啊,請問文章方面,誰先誰后?”張說說:“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無可挑剔。富嘉謨的文章,嚴峻峭拔,雄奇豪放,別具一格,他這种言論,若是用在議論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亂子。閻朝隱的文章,濃妝艷抹,詞藻華麗,輕歌曼舞,讀后令讀者愉悅,雖然有些風流儒雅,但是有點過于幽默詼諧。”徐堅又問:“現在的后起之秀,誰的文章好?”張說說:“韓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詞語典雅,但缺少韻味。許景先的文章,雖然肌膚丰滿,華麗可愛,但缺少風骨。張九齡的文章,有如淡妝素裹,應時實用,但缺少潤飾。王翰的文章,像華美的玉器,燦爛珍貴,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揚其所長,也是一時之秀啊!” 唐朝,崔曙應進士舉,他作了一首《明堂火珠詩》,續作中有佳句: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詩中的措詞深為文人們推崇和歎服。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星星,沒有男孩。他留下的后人和他詩中寫的一樣,當時人們認為很奇异。 唐時,王維信仰佛教,所以他的字叫摩洁,性情很清高。他得到了宋之問在蘭田輞川的一套居所,風景很美,就是現在的清涼寺。王維的詩享有盛名,他寫詩時好摘取別人的章句,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人們認為這是《含英集》中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兩句詩是李嘉佑的詩。 唐時的李翰,文章的气勢雖然宏偉暢達,而他的內心卻很苦悶。晚年時居住在陽翟邑,常常從陽翟邑令皇甫曾那里借用樂器,文思枯竭時就演奏樂器,精神飽滿時則寫文章。 唐時,詩人顧況住在洛陽,在閒暇時和一兩個詩友在宮牆外邊的園林中游玩,在從宮牆內流出的水上,拾到一枚大梧桐樹葉,葉上有一首題詩: 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与有情人。 顧況第二天在流水的上游,也在樹葉題了一首詩,放在水中,詩是: 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斷東流水,葉上題詩寄与誰。 十多天以后,又有人在園林游春,又在一片樹葉上得了首詩,拿給顧況看,詩是: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愁和獨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風取次行。 中書舍人盧渥應舉那年,偶然走過宮牆的御溝,看水上有一枚紅葉,他叫仆人拿過來,一看,紅葉上題了一首絕句,把它放在裝衣帽的小箱中,有時拿出來給朋友們看看。到唐宣宗李忱的時候,裁減宮女,皇帝下詔書,准許宮女嫁百官司吏,獨不允許嫁給舉人。盧渥后來到范陽任職,恰巧得到了一個從宮中退出來的宮女,看到了紅葉,感慨万千。過了一會儿宮女說:“當時只是偶然題詩放在水中,沒曾想卻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著。”一看筆跡,果然是她寫的,兩人都為此事奇巧而惊訝。那紅葉上的詩是: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貞元五年,初置中和節,御制詩,朝臣奉和。詔寫本賜戴叔倫于容州。天下榮之。(出《國史補》) 唐德宗李适每次上朝時,多次下令征召四方隱居的能人,學術有成,敢于直言諫議的人士。因此,宮殿門前聚集了很多被舉荐來參加考試的人。皇上親自主考,杜絕了旁門左道、托人說情等不正之風。儒生的地位被提高了,平等競爭,公道大振。知情者都為推荐賢士而盡心盡力。皇上在宣政殿設立考場,遇有錯謬之處濃筆點抹,遇有稱心的文章,則翹足吟誦。第二天,便把考試的文章給宰臣和學士們看說:“這都是我的門生。”滿朝的官員,都很歎服皇上的英明。參加宏詞科考試的獨孤綬作了一篇《馴象賦》,皇上讀過之后,贊歎很久,還吟誦著賦中的句子:化之式孚,則必愛乎來獻,物或違性,斯用感于至仁。皇上特別贊賞這些句子。所以皇上在他的名下寫了第三等。早在代宗朝時,文單國進貢馴象三十二頭,皇上命令放到荊山南部。獨孤綬在賦中既沒有說接受進貢不對,又沒說把馴象放回山中不好,皇上很欣賞他很理解皇上的心意。 唐德宗貞元五年,初設中和節,皇上作了一首詩,眾朝臣唱和,皇上下詔把這些詩的寫本賜給客州的戴叔倫(任容州經略使,唐時著名詩人)。國人為戴叔倫而榮耀。 唐憲宗李純當皇帝的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經常搔扰唐朝的邊境。大臣們奏議,有人主張用過去的和親辦法,并說和親有五項好處而又不用破費金錢。皇帝說:“近來听說有一位臣能寫詩,但他的姓氏很少見,不知是誰?”宰相回答說,恐怕是包子虛、冷朝陽吧?都不是。皇帝便吟誦了這首詩: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侍臣們回答說,這是戎昱的詩。京兆尹李鑾曾經要把女儿嫁給他,叫他改姓,戎堅決辭絕了。皇帝高興地說:“我還記得他和一首《詠史》詩,此人若是在的話(戎昱卒于貞元年間),我一定叫他去任朗州刺史,朗州所轄武陵縣的桃源,是一個風景优美的好地方,詩人到那里一定會寫出很多的詩作。”皇帝日理万机,在議政時,又能引用這些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實在是讀書人的榮幸。這首《詠史》詩是: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皇帝笑說:“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力主和戎,當年用和親的辦法,也太懦弱了。”于是,大臣公卿們便不再議論和親的辦法了。 唐朝,郭暖娶了升平公主,當了駙馬。有一次他宴請了很多文士,即席賦詩,升平公主在帷帳后面觀看。李端在宴會正在進行中寫完了詩,有“荀令何郎”之句,眾人稱贊句子絕妙。有人說他事前就构思好了。李端說:“換一韻我再賦一首。”錢起(詩人)說:“就用我的姓為韻。”李端又有“金埒銅山”之句。郭曖非常高興。贈給他名馬、金銀、布匹。這次宴會,李端出類拔萃。在送丞相王縉去鎮守幽朔的宴會上,韓翃出眾。在送丞相劉晏去江淮巡視的宴會上,錢起超群。 唐朝,韓翃年輕時很有才華,很有名气。侯希逸鎮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后來被罷官,在家閒居十年。李勉去鎮守夷門時,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晚年,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不了解,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很不得意,多稱病在家。唯有一個職務不高的韋巡官,他也是一個知名人士,和韓翃相處的很好。一天半夜時,韋巡官扣門聲很急,韓翃出來見他,他祝賀說:“你升任駕部郎中了,讓你主持制誥(起于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韓翃很吃惊說:“不可能有這种事,一定是錯了。”韋巡官坐下后說,皇帝的文告、命令,缺少起草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皇帝沒批。又請示,德宗批示:用韓翃。當時還有一個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又把他兩人上報皇帝,皇帝批示說:“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蜡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就用寫這首詩的韓翃。韋巡官又祝賀說:“這不是你寫的詩嗎?”韓翃說是。他才知道沒有錯。天亮時,李勉和同僚們都來祝賀。這時正是唐德宗建中初年。 唐朝時京兆尹楊憑,兄弟三人的文章都很好。他們在學習時,都很刻苦。為了寫一篇文章,三人同坐在院中的大石上,不怕霜露打濕了衣服,直到把文章寫完。 唐明,四川人符載,字厚之。有奇才。他曾和楊衡、宋濟在青城山學習。楊衡及第,宋濟先死,一事無成。唯有符載自恃有才,非常傲慢。韋皋鎮守四川時,把他用為管理軍中給養的支使、雖然是知遇之恩,他仍然很驕傲。韋皋在二十四化設道場,請他寫齋詞,韋皋在摩訶池旁陪他喝酒,符載离開席位洗了洗手,命十二個小吏捧硯台,分列兩旁,他緩步池間,口授齋詞,才思敏捷,速度很快。劉辟依附韋皋任金吾倉曹參軍,符載給劉辟題畫像的詩是:“矯矯化為,气杰文雄。靈螭出水,秋鶚乘風。行義則固,輔仁乃通。他年良覿,麟閣之中。”韋皋死后,劉辟統領留下的事務,符載也在幕府中,劉辟失敗時,符載并沒受牽連。 唐朝詩人王建,開始時在渭南任縣尉,和宮中宦宮王樞密是同宗,由于他們的職務不一樣,王建很輕視王樞密。有一次因飲酒過量,王建說起了東漢時桓帝劉志、靈帝劉宏由于重用了宦官,使朝中正直之士被殺被禁之事,王樞密認為是譏諷他。他責問王建:“兄弟所有的宮詞,天下人都在傳誦,宮廷禁衛森嚴,怎么都傳到了外面?”王建沒法回答。元稹所作的宮詞,也曾有被下詔禁止的。朝廷中認為西漢時的孔光終日清談,不論政事,是非常謹慎的。后來有人上奏彈劾王建,因為他寫的詩,卻脫過了災禍。他的這首詩是: 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長時。 脫下御衣偏得著,進來友馬每交騎。 常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 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唐憲宗李純曾賜給詩人裴度一條玉帶,他在臨死前,想把玉帶再獻給皇上,他的門人給皇上寫奏表,都不如他的意。他又叫他的弟子執筆,他口授:“內府之珍,先朝所賜,既不敢將歸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間。”听到的人都歎服他的文詞簡洁、貼切而不亂。 唐朝,白居易有一姬善歌,名樊素;另一姬善舞,名小蠻。他曾在詩中寫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后來,白居易年高体邁,而小蠻卻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艷麗。他寫了一首《楊柳詞》,用以抒發他的惆帳心情。這首詩是:一樹春風千万枝,嫩于金色軟如絲。永丰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到了唐宣宗李忱時,宮中常演唱這首詞。皇上問:“誰寫的詞?永丰在什么地方?”左右大臣一一回答了他。他便派人東去洛陽,取來兩枝永丰柳,栽植在宮禁中。白居易知道皇上知道了他的姓名,皇上又有那么大的興致,他又寫了一首詩,最后兩句是: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兩星。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時,他過三峽沿江而下去赴任,當時秭歸縣的繁知一,听說白居易要過巫山,他事先在神女祠的粉牆上用大字書寫了一首詩: 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 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詞。 白居易看到題詩心情很舒暢,使邀請繁知一,說:“歷陽郎中劉禹錫,治理白帝城三年(劉禹錫曾任夔州刺史),曾想在這里寫一首詩,卻因為膽怯而沒有寫。他离開這里的時候,認真讀了一千多首寫巫山的詩,他認為只有四首最好,這四首詩,确實古今絕唱啊!一般的人是不敢輕易再寫了。沈佺期的詩: 巫山高不极,合沓狀奇新。 暗谷疑風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曙,潮滿九江春。 為問陽台客,應知入夢人。 王無兢的詩: 神女向高唐,巫山不夕陽。 徘徊作行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 霽云無處所,台館曉蒼蒼。 李端的詩: 巫山十三重,皆在碧空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而帶風。 猿聲寒渡水,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去,千秋見楚宮。 皇甫冉的詩: 巫峽見巴東,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朝暮泉聲落,寒暄樹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白居易吟詠完這四首詩,便和繁知一乘船而去,而沒有在此題寫詩篇。 唐憲宗元和年間,長安有一個僧人,非常喜歡挑剔別人文章的毛病,尤其能捕捉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前人相似的地方。詩人張藉很惱怒他這种做法。于是搜尋了兩句: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便去找那僧人夸耀說,我這兩句的意思沒有和前輩一樣吧?僧人笑說,這意思也有人寫過。張藉說,以前有誰寫過?僧人冷冷的吟誦道:“見他桃李發,思憶后園春。”張藉听完后拍掌大笑。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